三藏中文网

三藏中文网>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33章 巴渝春习俗 镌刻在岁月里的烟火与传承(第2页)

第33章 巴渝春习俗 镌刻在岁月里的烟火与传承(第2页)

巴渝的年夜饭,菜品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独特的寓意。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寓意着“年年有余”,寄托着巴渝人民对富足生活的期盼。无论是清蒸鱼的鲜嫩,还是红烧鱼的浓郁,都让人垂涎欲滴。烧白,也就是梅菜扣肉,肥而不腻的五花肉搭配上咸香的梅菜,入口即化,是巴渝人餐桌上的经典菜肴,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美满。粉蒸肉,软糯的米粉包裹着鲜嫩的猪肉,香气扑鼻,让人回味无穷,寓意着团团圆圆。还有那热气腾腾的火锅,各种食材在红亮的汤锅中翻滚,麻辣鲜香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热辣的美食,感受着团圆的温暖。

除了这些传统菜肴,饺子和汤圆也是巴渝年夜饭中的常客。饺子形如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汤圆则象征着团圆美满,有甜口和咸口之分,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在吃年夜饭时,巴渝人还有一些特殊的讲究。比如,吃饭时不能将鱼全部吃完,要留下一部分,以表示年年有余;不能说“完了”“没有了”等不吉利的话,要说“发财了”等吉祥话,一切都图个吉利。

守岁、烧子时香、出行:新年的祈愿与展望

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享受这温馨的时刻。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服,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满心欢喜。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关爱,用红包包裹着,传递着美好的期许,希望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顺利成长。爷爷可能戴着老花镜,用视频通话给远方的孙子看刚贴好的电子年画:“你看这会动的福娃,点一下还会说‘恭喜发财’呢。”

守岁的方式也添了新花样。一家人围坐时,不再只盯着春晚,还会点开家庭群里的“云红包”,抢着小辈发的电子压岁钱;孩子们则举着AR眼镜,对着墙上的灯笼扫描,看着虚拟的龙狮从镜片里“跳”出来,在客厅里翻腾嬉戏。

若恰逢邻家有女将嫁,夜里或许会传来隐约的哭嫁声。那哭声并非悲戚,而是带着韵律的吟唱:“我的爹呀我的娘,养我十八年,今朝要离娘,针脚缝进衣,恩情记心上……”女伴们围坐在旁,跟着和声,有哭父母养育的,有哭兄妹情深的,字字句句都是不舍。这哭声里藏着巴蜀女子的细腻——她们用最直白的方式,把对娘家的眷恋说给天地听,也让这场即将到来的婚礼,多了层沉甸甸的人情味儿。

长辈们除了发压岁钱,还会拿出糊好的“包袱”。白纸袋上用毛笔写着先人的名讳,里面装着叠好的纸钱,孩子们好奇地看着,听爷爷说:“这是给老祖宗送‘过年钱’呢。”到了子夜,一家人会到院角画个圈,把包袱放进圈里点燃,火光中,老人念叨着:“祖宗来领钱,保咱全家安。”纸灰随着夜风飘向天际,仿佛真能把思念捎到另一个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年的钟声越来越近,一家人开始守岁,共同等待新年的到来。守岁,是巴渝人对旧年的不舍与对新年的期待,在这漫长的夜晚,一家人谈天说地,分享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整个巴渝大地瞬间被鞭炮声和烟花照亮,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点燃烟花爆竹,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在巴渝的一些地方,还有烧子时香的习俗。人们会在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点燃香烛,向神灵祈福,感恩过去一年的平安顺遂,并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在袅袅香烟中,人们的心愿仿佛被传递到了神灵的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出行也是巴渝除夕的一项重要习俗。人们会查阅历书,择出吉神方向,备办香烛果品,叫做“花盘”。然后出门走数十步,名曰“出行”,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顺顺利利、出行平安。出行时,人们面带微笑,向遇到的人送上新年的祝福,整个街道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初一至十五,欢乐延续

新年的第一天,阳光洒在巴渝大地,新的一年正式拉开帷幕。从初一到十五,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丰富多彩,让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

大年初一:禁忌与祝福的开始

大年初一,巴渝人不出门守在家里,一家人享受着难得的团聚时光。这一天的禁忌像老辈人传下的“密码”,藏着对新年的郑重。家里不能扫地、倒垃圾,说是怕“扫走财气”;大人小孩都不能睡午觉,当地人叫“霉睡”,说沾了这习惯,一年都容易犯迷糊;连说话都得捡着吉利的来,打碎了碗要赶紧说“岁岁平安”,吃汤圆时得说“团团圆圆”,要是不小心冒出“完了”“没了”,长辈准会轻轻拍一下脑袋:“重新说,要说‘发财了’哟!”

早晨的第一口吃食必定是汤圆,甜馅的裹着芝麻花生,咸馅的包着鲜肉芽菜,舀在碗里个个圆滚滚。老人看着孙辈狼吞虎咽,会念叨:“吃了汤圆,一年到头都顺顺当当,家人团团圆圆。”吃过汤圆,就得按规矩“贺节”——先对着祖先牌位鞠躬,再由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小娃娃们穿着新棉袄,笨拙地跪下去,脆生生喊“爷爷奶奶新年好”,长辈们笑得眼睛眯成缝,忙把红包塞到他们手里,红纸包上还印着烫金的“福”字,摸在手里热乎乎的。

堂屋的“财门”是这天的重中之重,不到吉时绝不能开,说是开早了会“漏财”。洗脸水、洗菜水都得用桶存着,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连斗、秤、剪刀这些工具,前一天就被收进了柜子,老辈人说:“大年初一动了这些,一年到头都忙忙碌碌不得闲。”可孩子们哪闲得住?揣着压岁钱在院子里追跑,新鞋子踩在鞭炮碎屑上咯吱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也惊醒了满院的春光。

大年初二:“走人户”里的热络人情

初二一到,“财门”敞开,“走人户”的脚步就停不下来了。年轻人拎着礼盒出门,里面可能是工厂预制的即热烧白,也可能是真空包装的手工麻糖,还有细心人会装上一小桶冬至熬的“头脑”,保温桶一打开,羊肉的香气混着药材香直钻鼻子。“快进屋坐!”亲戚家的门早开着,主人家端出瓜子、糖果,泡上今年的新茶,话题就从“年三十的火锅辣不辣”聊到“娃娃的成绩进步没”。

乡下拜年还有讲究,跨进门槛先对着祖先牌位作个揖,长辈才笑眯眯拉你坐。若是第一次上门的新媳妇,准会被往手里塞“见面钱”,红纸上写着“添喜添福”;孩子们则围着表哥表姐问:“昨天抢的电子红包分我点呗?”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堂屋,大人们摆开麻将桌,“哗啦啦”的洗牌声里混着笑骂,“你这牌打得比春倌说的春词还离谱!”输了的人不气,赢了的人也不傲,输赢都是热闹,牌桌上的吆喝声能传到隔壁院子。

重庆人爱说“初二起吃转转饭”,今天在大伯家,明天去小姨家,每家的桌上都少不了腊肉香肠。蒸得透亮的腊肉切片,肥瘦相间,咬一口油香直冒;香肠蒸得裂开小口,麻香辣味在嘴里炸开,配着白米饭能吃下两大碗。酒过三巡,有人掏出手机拍视频,“看咱巴渝的年味,全在这碗里了!”发在家族群里,远在外地的亲戚立马回个“流口水”的表情包,屏幕里外都热烘烘的。

大年初三至初五:庙会里的新旧碰撞

初三的园博园庙会像个热闹的聚宝盆。舞龙队伍刚过,“元宇宙灯谜区”就围满了人,扫码就能看见3D灯笼在手机里转,有人对着屏幕挠头,有人猜中了欢呼着去兑糖画。穿汉服的姑娘举着自拍杆,拍捏泥人的老师傅捏“福娃”,镜头里,老师傅的手指翻飞,转眼就把一团红泥变成了咧嘴笑的娃娃,配文“非遗年味get”,发出去没多久就收到一串点赞。

初四去民国街,仿佛掉进了老重庆的时光里。青砖路上,有人穿着长袍马褂演“街头绝技”,吞剑、顶碗引得惊呼连连;转角处,糖画师傅正用糖浆画“龙”,小孩举着糖关刀,舔一口甜到眯眼,还不忘举起来跟手机里的虚拟龙比一比。有人蹲在老茶馆听评书,有人对着老电影海报拍照,抖音里“民国街年味vlog”的标签,正被一次次刷新。

初五的走马古镇最是特别。老茶馆里挤满了人,嗑着瓜子听“故事大王”摆龙门阵,从“走马镇的由来”讲到“巴蔓子将军的传说”,声音忽高忽低,听得人忘了喝茶。墙角的炭火盆烧得旺,映着满墙的老照片,有穿布鞋的挑夫,有摇着蒲扇的掌柜,恍惚间,仿佛那些远去的时光,都随着故事钻进了茶香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月十五:灯火里的圆满句号

元宵节一到,巴渝的夜就被点亮了。解放碑的LED灯组滚动着“万家灯火”,洪崖洞的吊脚楼挂满红灯笼,传统花灯与现代光影交叠,分不清是天上的星落进了人间,还是人间的灯飞上了夜空。孩子们提着兔子灯在街上跑,灯影在地上蹦蹦跳跳,像跟着一群会发光的小兽。

灯会现场总有猜不完的谜,老人们盯着“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的纸条琢磨,年轻人对着电子屏上的动态谜较劲,猜中了的举着奖品欢呼,没猜中的拉着出题人讨线索,闹哄哄的比灯还热闹。最让人期待的是打铁花,老师傅抡起通红的铁水,一敲,万千星火就冲天而起,像撒了一把滚烫的银河。人群里的手机齐刷刷举起来,镜头里,铁花溅在黑夜里,映红了每张笑盈盈的脸,有人对着直播镜头喊:“快看!这才是重庆的元宵节!”

家里的餐桌上,汤圆又端了上来。这一次,甜馅里多了桂花,咸馅里加了芽菜,老人说:“十五的汤圆要多吃,吃完了,年才算真正过完。”窗外的烟花“咻”地冲上夜空,炸开一团金红,屋里的人举着碗碰在一起,瓷碗相撞的脆响,混着烟花的轰鸣,成了新年里最圆满的尾声。

从初一的禁忌到十五的灯火,巴渝的春节像一串穿满珠子的红绳,每一颗珠子都闪着不一样的光——有老辈人的坚守,有年轻人的新意,有烟火气里的踏实,也有仪式感里的郑重。这些习俗或许会变,比如扫尘用起了吸尘器,拜年多了视频通话,但那份对团圆的渴望、对日子的热望,却像磁器口的陈麻花,越嚼越香,在岁月里扎下了根。

从正月十五的元宵灯火往后,巴渝的春节才算真正落下帷幕,但那些浸润在习俗里的温情与期盼,早已悄悄融进新一年的日子里。

元宵节过后,农家屋檐下的腊肉、香肠渐渐收进陶罐,留着春耕时蒸进糙米饭里;春倌的春帖还贴在堂屋墙上,风吹过,红纸边角微微颤动,像在提醒人们“该下田了”;老人浇制的蜡烛还剩半截,被小心收进抽屉,等着清明祭祖时再点燃。孩子们书包里装着没吃完的麻糖,课间掏出来分着吃,酥脆的甜香里,还能尝到腊月里全家围坐的暖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极品女配开挂了[七零]  天道之女怎么会有这种先天圣体啊  团宠三岁小绿茶  沦陷  [综武侠]师父让我修身养性  八零对照组再婚后,逆风翻盘了  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  笔架叉将军  重生后我成了偏执皇子的白月光  [综英美]别慌,我还能苟  斗罗之生命圣灵  毕业后打工日记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荒野直播,毛茸茸带我屡破凶案  校草出轨,我闪婚太子爷,他疯了  蓝星生存计划:动物版  八十年代生活日志  昭昭明月[双重生]  实验室爱情故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武侠小说一二看书网33言情网开心小说网随梦小说随梦小说网青帝文学网要看网奇书网书香小说网TXT小说网寻书书眼看书小说网眼看书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