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一行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到达京城洛阳。
邓太后听说杨震已经进京,掩饰不住心情的兴奋,由于手头正忙,就吩咐樊丰让御膳房准备好酒菜要为杨震接风。樊丰心里想,他杨震不过一介乡野教书先生,弄了点咬文嚼字的什么新政,怎的就让太后如此厚待?再说,那杨震心性歹毒,背后向太后进谗言,几次三番弹劾族弟,好在苍天有眼,惩罚了杨震,让弟弟官升一级。樊丰听着“杨震”这俩字就恨得牙根痒痒。这次杨震入朝为官,也好,以后机会就多了,哼,不信搞不倒这个老夫子!
杨震来不及歇息,一到京城连忙赶到永安宫觐见太后。
走进皇城,杨震看去,巍峨的汉家宫阙,气势雄伟。
宫外,传令宦官告知,太后正在忙着。杨震在宫外候召,只听太后在宫内说道:“班勇听旨,现命你为护羌校尉,率领西域四郡,讨伐西羌。”
班勇说:“臣遵旨!谢太后隆恩!”
杨震听传令官说,西部司州、并州、凉州一带二十五个郡国发生旱灾,西北雍营八百里加急送来急奏,西羌滇零再次寇掠三辅,威逼长安。
班勇退出后。宦官樊丰说:“太后,东莱太守杨震求见。”
太后让宣杨震觐见。樊丰喊:“宣杨震觐见!”
杨震走进去拜见太后:“外臣杨震拜见皇太后!”
邓太后一见杨震,急忙从台阶上走下来,一边微笑着,一边去扶杨震:“先生,你现在是朝廷的有功之臣,平身吧!哀家总算把你盼回来了。哀家记得,那年你从荆州回到朝廷时曾说,如果为官一地,不能造福一方,还不如不当官;如果当官为民做不了主,还不如回家教书。你算是任过两地外官,也为两地百姓造了不少福,这回就不用回去教书了吧?”
杨震不等太后来扶,急忙站起来说:“太后过奖。”
因为是第二次见太后,杨震已不是那么拘谨。他抬头看了太后一眼,只见太后一改上一次的衣饰,穿着襦裙女装,足穿绘有彩画的丝鞋锦履,鞋头翘起,鞋底虽然很厚,但走起路来很轻。发髻的编梳,由头顶中分为二,然后将它们各自编成束发,再从下朝上反搭,绾成瑶台髻的梳妆式样。蓬松的美发上插着步摇装饰,饰着金玉花兽,周围五彩珠玉下垂。她蛾眉凤眼,两条长长的蛾眉伸入鬓角发丝里;面若白玉,不施朱红粉黛,却花容月貌,而且洋溢出一种柔静安逸、娴雅超脱和泰然自若的天然风韵。
她转回御案后坐下说:“樊常侍,给杨大人赐座。”
樊丰抬起头,皮笑肉不笑地把杨震领到距太后最近的案几后的坐垫跟前,杨震席垫跽坐。
邓太后接着说:“先生,哀家把你派到东莱济贫,先生这几年在东莱推行新政、除暴安良、发展农耕、繁荣市场,不仅使百姓丰衣足食,济贫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而且干得是惊天动地啊!不光如此,在西羌猖狂进犯时,朝廷国库贫乏,东莱给朝廷上缴的那些赋税、粮食、麻衣麻被,大大缓解了朝廷给西线军饷供给的不足,爱卿真是能力、魄力过人,劳苦功高。”
杨震受宠若惊,连忙低下身子说:“太后过誉。太后乃一国之母,为江山社稷呕心沥血,真正是劳苦功高。臣能为太后效力,是臣的大幸。”
邓太后听罢,很是高兴:“这次召先生回京,又有大事委托。记得那次你从荆州回来面见哀家,哀家曾说,有朝一日哀家和朝廷需要,还望先生能以社稷为重,鼎力相助。所托之事,就是辅佐哀家,主持官员的选贤任能……”
“选贤任能?”杨震不觉一惊,他知道这是一个并不好干的差事。
邓太后说:“不过你也别急,可以慢慢考虑。哀家今儿个先嘱托你三件事:一是以后常到永安宫给哀家讲讲你对治国的见解,哀家有事还需向先生请教。二是先生入朝以后,担任皇上的太傅,隔段时间给皇上讲一回学,主要讲“五经”及《太史公书》中古代圣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因为皇上没有当过太子,也没进过太学,给皇上讲课就算补课吧!还有让皇上多读一些有用的书,皇上胸中装了这些东西,在朝务中再历练历练,待民富了、国强了,皇上成熟了,哀家就放政,颐养天年。”
杨震并不知道,就在他进京前不久,他的恩师桓郁曾向太后修书一封,举荐杨震,说杨震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安贫若素、为人勤快,特别是孝敬母亲,抚养拉扯弟弟,周济街坊邻里。同时,勤奋好学,为人谦恭,学养深厚,所交之友都是饱学贤达之士,在民间很有声望。步入仕途后,严于律己,品行正直,两袖清风,为官清正,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微薄俸禄,周济乡间穷苦乡民,其品格广受称誉,也令闻者十分敬重,望能封其为太傅。因为桓郁是先皇和帝的老师,所以,太后也把自己丈夫的老师视为自己的老师,对桓郁一向非常敬重。同时,太后考虑到,杨震是帝师桓郁的高足,又是被称为“关西孔子”的一代名儒,熟读经史,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所以,爽快决定拜杨震为太傅,恭请他做安帝的老师。
太后喝了口水,继续道:“三是到洛阳城里,找一个叫张衡的才子。据说,张衡这个人,才高于世。东观宫的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余等人在东观著述,撰集《汉记》,为定汉家礼仪,上书哀家,请求让班昭、张衡参与论定此事。张衡的才华,哀家早已听说。但此人从和帝末年起,几次被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应荐;后来,大将军向哀家举荐,说此人才能罕见,是个奇才,哀家就命他去征召,可是这个张衡还是不应召。听说此人乐于淡泊,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哀家命你务必特召张衡入朝,拜为郎中,到东观参与制定汉家礼仪。”
杨震下跪谢恩:“蒙太后厚爱,所托之事臣定遵旨一一照办。今天臣还有一事奏请太后,万望太后恩准!”
邓太后说:“先生请讲。”
杨震说:“索县乃武陵之重,本是汉、蛮杂居的地方,武陵南蛮的几次犯乱,都是从索县开始的。因此,只有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的官吏,才好与当地汉、蛮相融,便于治理。王密乃是索县土生土长之人,虽为蛮人,但与汉人交情颇深。而且,据说这几年在兖州昌邑颇有政绩。为此,臣请求太后,能否将王密调回索县,永解索县之患。”
邓太后听了杨震的奏请,沉思了一下,说:“这两年,樊闰身兼荆州刺史与武陵太守两职,武陵也是治理不善,疏漏频出,虽无大患,但汉、蛮摩擦不断,百姓终日不得安宁,赋税收缴也十分艰难,让哀家有点头痛。爱卿能举荐王密,想必王密一定也是个有胆有识之才。”最后,经与杨震商议,做出决定:“既然这样,就不让王密再做县令了,让他到武陵任太守吧!也算是对他这几年在昌邑政绩突出予以擢升吧!”
“我替王密谢太后!”杨震看太后如此清明爽朗,非常高兴。
杨震因为刚刚在宫外得知,家乡弘农一带出现旱灾,心里着急地对邓太后说:“太后,还有一事,臣听说司州、并州、凉州一带二十五个郡国发生旱灾。马上就是春分时节了,去年秋天种的小麦,过了一冬,将要开始返青,这一大旱,今年就难保有收成。臣请求先去西部赈灾。”
邓太后道:“先生的爱汉爱民之心可嘉。哀家已派钦差赴二十五郡国赈济灾民,先生尽可安心做好所托之务。”
杨震还是心有不甘。邓太后道:“哀家知道,弘农是先生的家乡,哀家已经下了诏令倡节俭、止铺张,令将各郡、各封国的贡物,此后数量削减一半,节省钱粮,用于西部赈灾;又令以谷仓储粮赈济三辅及并、凉六郡流散贫民;因三辅连遭寇乱,人丁流散,免除三年欠租;令华州修理郑国旧渠,通利水道,以灌溉弘农民田;精简朝中冗员,减少朝廷开支……”
太后说到“倡节俭”,杨震忽然想起了什么,于是说道:“禀奏太后,微臣还有两个建议。”
“什么建议?先生请讲。”
杨震出仕以来,对官场挥霍浪费现象早已深恶痛绝。他说:“微臣早听说太后倡节俭,微臣在此恭请太后和皇上不光倡节俭,而且要带头‘躬行节俭,省简诸用’,为官员做表率,从而在全国大倡勤俭节约之风。”
太后听到这儿,心想:人说杨震是关中人“直杠杠”,果不其然。除了他,谁敢当面让哀家带头节俭?她的脸先是一红,进而一笑:“先生真是难见的耿直之臣啊!哀家接受了。那第二个呢?”
杨震说:“第二个建议,微臣无论是在荆州做刺史,还是在东莱做太守,深感老百姓生活太苦,建议朝廷制定相关法规,禁止地方官吏借各种名目巧立‘苛捐杂税’。”
太后欣慰:“先生作为百姓的衣食父母,真是对他们体察入微、关怀备至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越炒股之收割美帝 两界从穿越末世开始 情思之痕 余温 霍去病 一代清官(下册) 女配回八零,以身相许拯救反派 跟校草离婚后,校霸大佬逼我去领证 重生后我提离婚,渣男滚远点 先生为奴 宇宙狂想曲 穿成国公府病秧子他被男主盯上了 高手出山,闪婚冷艳女总裁 全能法师在星际 科学御兽,就应该进化为龙! 我女朋友被绑架了吗? 开局校花怀了我的孩子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 武陵侠侣传 楚皇城脚下的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