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管理是少管理。谨记老子“太上,不知有之”这句话,就会受益无穷。
老子的提匯
最好的管理是不管理。这样的管理,大家会意识到事情有条不紊,每件事都像是顺理成章,但并不感觉到管理层的刻意经营,甚至他们的存在。在这种环境工作,人们获得自由的空间,。发挥所长,给自身、机构和社会带来最大的好处。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老子o第二十四章
【译文】
翘起脚尖要站得更高,反而站立不稳;一步跨作两步想要前进得更快,反而不能前行。
踮起脚尖来,能站多久呢?其实,是难以长久立足的,练过功夫的人,也不过站短暂的时间。平时,人们很少踮起脚来站立,也许是个儿矮,为了与人比高,才这样做,或者是谁偶然远望。但是,到底是站不久的。这便是“企者不立”的道理。
“跨者不行”是说跨开大步走路,只能是暂时偶然的动作,却不能永久如此。如果你要故意跨大自己的步伐去行远路,那是自取颠沛之道,不信,且试跨大步走一二十里路看看,跨大步是走不远的。因此,老子用这两个人生行动的现象来说明有些人好高鸯远。“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鸯远。如果把最浅的、基础的都没有做好,偏要向高远的方面追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愿自毁。
循序渐进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不可急于求成。成功的诀窍体现在一个?
“度”上,不可操之过急或过缓,要掌握求稳渐进的奥妙。做事要稳妥和周全,稳扎稳打,一步接一步地有序地进行。
比如,读书是件慢活,急不得。尤其是人文科学门类,知识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认识有一个深化的过程,工夫不到,水平就难达到,体悟不到,感觉就找不到。那种“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办法实在是把学问当做了工具,当做了一件随手可以抓来的用品,这样的实用主义态度是最要不得的。因而读书首要之事就是抛掉这种态度。
古时候有一位射箭能手叫飞卫,有一个叫纪昌的人来向他学习射箭。飞卫对纪昌说:“学射箭要先练眼力,你应该先学会看准目标不眨眼,然后才
以平常心做事,自水到渠成能谈到学射箭。”纪昌听
了飞卫的话后,便回家每天躺在自己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只眼睛直直地盯着两个脚踏板,先学习不眨眼睛;妻子在织布机上织着布,他
看着脚踏板上下翻动。这样不间断地坚持了两年时间,纪昌真正做到了看见物体震动而不眨眼睛。
纪昌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跑到飞卫那里,把自己学习的成绩告诉了飞卫。飞卫听了又对他说:“还是不行!你还得继续锻炼眼力。你能够做到把一个很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一个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清楚才行。等你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再来告诉我!”
纪昌听了老师的话,又回到家中练起眼力来。他用一根牛尾巴上的毛拴上一个虱子,桂在窗户上,每天朝南目不转睛地望着。这样练了十多天,那牛毛上的虱子在他眼睛里渐渐地大起来。练了3年之后,那牛毛上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就大得像车轮一般了。这时候,他再用眼睛看别的东西,面前就像出现了一座小山一样。
纪昌又高兴地到了飞卫那里,把自己练习眼力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告诉了他。飞卫高兴地说:“这回你可以学习射箭了!”于是,纪昌便用北方出产的角做了一把弓,用南方出产的竹竿做成了箭,按照飞卫教给的方法练习起来。他用箭去射拴在牛尾上的小虱子,一天一天练下去。最后,他的箭射穿了小虱子的中心,而那细细的牛尾却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的成绩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地跳起来,拍着自己的胸脯对纪昌说:“射箭的妙处你已经得到了!”从此以后,纪昌就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无论学习什么都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打实基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脚踏实地的努力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做人要有平常心,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始终保持一种持之以恒、力学笃行,认真做事、本分做人的平静心态。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一
“个宏伟的目标,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也要为我们眼前的生活制定可行的、切实的目标,做一个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人。
子的琨匯
循序渐进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做人要有平常心,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做事要有长久的耐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持久地努力做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功到自然成。
道法自然,懂得行止
【原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o第二十五章
【译文】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以它自己的样子为法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在分析研究了宇宙各种事物的矛盾,找出了人、地、天、道之间的联系之后,所作出的论断。这十三个字,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对人的生命来源的解析和对人的修身养性的法则,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
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受大地的承载之恩,所以其行为应该效法大地;而大地又受天的覆盖,因此大地应时时刻刻效法天的法则而运行;然而,“道”又是天的归依,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则周流不息;“道”是化生天地的万物之母,其本性是无为的,其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为,因此说“道法自然”。实际上“自然”是“道”的本性,“道”本来就是自然无为的。
天地万物都是自然生成的,而自然规律更是自然产生的,所以有
许多事物发展变化,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老子认为,懂得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规律,居处于自得的环境,明白应变,屈伸自如,就可以说是道的较高境界了。
在自然状态中,人们自由自在。人,呈现出天然本质,物,也呈现出天然本性。人,假如能常守自然本性,便能外在态度安详,内在精神平静,有一种天德,也就成了生命自然的宠儿。于是,人敬人爱,外物也不伤不害。我们应当明白:行事,只能行可行之事;辩论,只能辩可辩之理;智慧,就是在发现不可勉强进入的地方,叫人止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从天地而来,人本该秉从天地的禀性,自然而然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自然而然地长成,自然而然地求衣食,又自然而然地离开这个世界,回到天地的怀抱。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犹不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把话说得娓娓动听 做人的糊涂哲学 我们的少年时代:2 典型民事纠纷的法理研究 离婚后,冰山总裁后悔了 性格正能量 庄子品读 懂老公的女人最幸福 与大师学智慧 稻盛和夫写给年轻人的工作秘笈 遇见成功的自己 冰上马拉松——越野滑雪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永夜余烬 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 成功交际心理学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超有效的10堂销售技巧课 学会和客户说话 华为的绩效管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