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中文网

三藏中文网>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83章 剑胆琴心 张爱萍将军的壮阔人生(第2页)

第183章 剑胆琴心 张爱萍将军的壮阔人生(第2页)

有天晚上,他在静安寺附近的咖啡馆接头,突然遇到日本宪兵检查。他镇定地掏出一张商人的名片,用流利的日语和宪兵周旋,临走时还"不小心"把一张写有假情报的纸条掉在地上。看着宪兵们拿着纸条匆匆离去,他端起咖啡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1938年春,他调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在武汉办事处做统战工作。他经常穿着西装,出入于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府邸,用真诚和智慧打动了不少爱国将领。有次在宴会上,一个国民党军官嘲讽八路军"游而不击",张爱萍当即站起来,列举了八路军在平型关、雁门关的战绩,说得对方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端起酒杯道歉。

同年8月,他奉命赴河南确山组建新四军挺进纵队。在竹沟镇,他把当地的农民自卫队、抗日志士召集起来,用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武器武装他们。没有营房,就住在老乡的牛棚里;没有粮食,就和战士们一起挖野菜。有个老乡见他们吃得太差,杀了家里的老母鸡送来,张爱萍坚持按市价付钱,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1939年1月,张爱萍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他骑着一匹枣红马,走遍了豫皖苏的村村寨寨,发动群众抗日。在涡阳县,他召开群众大会,站在台子上演讲:"日本鬼子就像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把他们赶出中国去!"台下的群众热血沸腾,纷纷报名参加抗日队伍。

同年6月,他赴津浦路东开辟敌后根据地,任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处长。刚到皖东北时,这里的土匪、地主武装横行,他采取"剿匪、联友、抗日"的策略,先消灭了作恶多端的土匪头子,再联合爱国的地主武装,很快打开了局面。三个月后,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下辖5县16区,群众都说:"张处长来了,我们有盼头了!"

1941年皖南事变后,张爱萍任新四军第3师第9旅旅长。在淮北地区,他指挥部队开展游击战,时而袭击敌人的据点,时而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让日伪军疲于奔命。有次他带领部队在洪泽湖一带伏击敌人的运输队,缴获了大批粮食和弹药,他把大部分物资分给了当地群众,说:"军民鱼水情,我们打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1942年12月,他任第3师副师长兼第8旅旅长、政委,兼盐阜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及盐阜地委书记。当时,日伪军调集2万余人对盐阜地区进行大"扫荡",他采取"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的战术,带领军民与敌人周旋。在阜宁县的一场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在芦苇荡里设伏,一举歼灭了三百多名日伪军,创造了敌后游击战的经典战例。

1944年9月,张爱萍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他率领部队发起攻势作战,连续收复了多个县城。在收复泗县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被炮弹炸起的泥土埋了半截,爬出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指挥战斗。战士们见师长如此英勇,士气大振,很快攻克了县城。到抗日战争胜利时,他率领的部队已经发展到数万人,成为华东地区的一支劲旅。

六、解放战争建奇功(1945-1949)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华夏大地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但张爱萍敏锐地察觉到,和平的天空下仍潜藏着阴霾——国民党当局正调兵遣将,企图独占胜利果实。他奉命率部进驻徐州周边地区,准备接受日军投降,却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武装阻挠。在津浦铁路沿线的拉锯战中,他指挥部队依托有利地形,时而伏击、时而袭扰,连续击退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成功掩护了山东解放区主力部队的战略转移。

1946年初,国共谈判陷入僵局,国民党军悍然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在指挥部队破击津浦铁路顽敌的战斗中,一枚炮弹在张爱萍身边炸开,飞溅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鲜血瞬间染红了军帽,他眼前一黑栽倒在地,昏迷前仍死死攥着望远镜,嘴里反复喊着:"守住阵地,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

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将他抬下火线,后方医院的医生检查后倒吸一口凉气:弹片嵌入颅骨,必须立刻手术。手术台上,医生准备注射麻药,却被张爱萍一把按住。"别用麻药,"他声音虚弱却坚定,"脑子麻了,将来怎么指挥打仗?"就这样,他咬着缠满布条的木棍,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挺过了四个小时的开颅手术。术后醒来,他第一眼看到的是床头的作战地图,挣扎着要坐起来:"部队...现在怎么样了?"

由于伤势过重,党中央决定送他赴苏联治疗。1946年夏,他乘坐军用飞机抵达莫斯科,住进了克里姆林宫医院。异国的病房里,他一边忍受着头痛的折磨,一边贪婪地学习苏联的军事理论,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对海军建设、装甲部队战术的思考。医生劝他静养,他却指着窗外的克里姆林宫尖顶笑:"列宁同志在看着呢,哪能偷懒?"在苏联的两年里,他不仅治好了伤,更系统考察了苏联的国防工业,为日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埋下了伏笔。

1948年底,伤愈回国的张爱萍立刻奔赴解放战争前线,担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此时,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已相继打响,全国解放的曙光就在眼前。他主动请缨参与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却接到了一项更具挑战性的任务——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

1949年4月23日,江苏泰州白马庙的一座二层小楼里,张爱萍召集了13位干部战士,召开了华东海军的第一次会议。没有舰船,没有码头,甚至连件像样的海军制服都没有,他却指着墙上的海图豪情万丈:"从今天起,中国人民海军诞生了!过去我们有海无防,列强从海上打进来;将来,我们要让大海成为祖国的屏障!"

为了凑齐海军的"家底",他带着人跑遍了长江沿岸的造船厂、码头,把国民党军遗弃的破旧舰船一一登记造册。有艘"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后遭到敌机轰炸,搁浅在江阴江面,他踩着齐腰深的江水登船勘察,指挥战士们抽水、修补,硬是把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舰拖回了港口。有老水兵私下嘀咕:"这些破船能打仗吗?"他听到后哈哈大笑:"当年红军用梭镖都能打天下,现在有船有炮,还怕干不出名堂?"

建设海军,人才是关键。他深知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中藏龙卧虎,亲自登门拜访那些赋闲在家的专家、舰长。有位叫邓兆祥的海军少将,曾担任"重庆号"舰长,起初对共产党心存顾虑,闭门不见。张爱萍不气馁,连续三天守在他家门口,下雨天就站在屋檐下等。第四天,邓兆祥终于开门,看到浑身湿透却笑容诚恳的张爱萍,这位老海军眼眶一热:"张司令如此礼贤下士,我邓兆祥愿效犬马之劳!"

在张爱萍的主持下,华东海军很快形成了战斗力。1949年10月,他指挥海军部队配合陆军解放了舟山群岛的部分岛屿。战斗中,有艘炮艇的主炮卡壳,他冒着炮火登上炮艇,亲手排除故障,亲手瞄准射击,把敌舰打得冒起黑烟。战士们都说:"咱们司令既是陆军的猛虎,又是海军的蛟龙!"到1950年,华东海军已拥有各类舰船134艘,官兵2.5万人,从无到有建起了一支能保卫海疆的钢铁舰队。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远在南京的张爱萍站在海军码头,望着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江风吹拂着他的衣角,也吹起了他嘴角的笑意——他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而他和战友们用鲜血浇灌的新中国,必将如东方的朝阳般冉冉升起。

七、海防线上筑长城(1950-195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沿海的岛屿仍被国民党军占据,他们依托岛屿频繁袭扰大陆,破坏渔业生产和海上运输。1951年初,张爱萍调任解放军第7兵团暨浙江军区司令员,一到任就扎进了海防前线。他带着参谋人员沿着海岸线徒步勘察,从舟山群岛到温州湾,哪里有暗礁,哪里能登陆,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晚上就在渔村里和老渔民促膝长谈,听他们讲潮水规律、海风习性。

有次在勘察一座无人岛时,突然遭遇台风,小船被巨浪掀得东倒西歪。警卫员要护着他往舱里躲,他却扒着船舷不肯动:"现在看清楚风浪,将来打仗才能心里有数!"直到把岛上的地形地貌记全了,才冒着危险返航。渔民们都说:"这位将军不像大官,倒像个闯海的老把式。"

在浙江军区任上,他组织指挥了沿海岛屿的剿匪作战。那些盘踞在岛上的国民党残部和特务,熟悉地形,行动诡秘,清剿难度极大。张爱萍采取"拉网清剿、驻岛设防"的策略,先派小股部队化装成渔民登岛侦察,摸清敌情后再集中兵力围剿。在大陈岛附近的一次剿匪中,他指挥部队夜间泅渡,悄无声息地登上岛屿,将正在喝酒作乐的匪徒一网打尽。战斗结束后,他看着岛上被匪徒掠夺的渔民家当,对战士们说:"守海疆,不仅要打跑敌人,更要让老百姓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1954年8月,中央决定解放浙东沿海敌占岛屿,任命张爱萍为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进行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难度极大。他把指挥部设在临海的一座山头上,每天对着沙盘推演到深夜,连吃饭都捧着作战地图。为了协调三军行动,他组织空军熟悉海上目标,让陆军练习抢滩登陆,教海军适应协同战术,还特意请老渔民给官兵们讲"看云识天气、观潮辨时辰"的诀窍。

1955年1月18日凌晨,张爱萍站在指挥塔上,举起望远镜望向一江山岛。随着他一声令下,百余架战机呼啸升空,海军舰艇齐发怒吼,陆军登陆部队乘坐登陆艇冲向滩头。海面上炮声震耳,天空中战机穿梭,滩头上硝烟弥漫——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三军联合作战。激战一天后,一江山岛被成功攻克,守敌1086人全部被歼。

消息传到大陈岛,国民党守军惊慌失措,在美国舰队的掩护下仓皇撤离。张爱萍抓住战机,指挥部队乘胜追击,先后解放了大陈岛、渔山列岛等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站在刚刚解放的大陈岛上,他捡起一块弹片放进兜里,对身边的参谋说:"这块弹片要留着,它告诉我们,海疆不是用嘴守的,是用枪杆子、炮管子打出来的!"

同年9月,张爱萍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到总参谋部任职后,他主持军事行政、装备、军务等工作,坚决反对照搬外军经验,主张"从中国实际出发搞建设"。他带着工作组深入部队调研,走遍了全国的军区和军工厂,主持制订了《关于改变组织体制的决议(草案)》《全军组织、装备八年规划》等重要文件。在一次讨论陆军师编制的会议上,有人主张照抄苏联的"三三制",他却拿出调研数据:"我们的地形比苏联复杂,南方多山多水,北方平原开阔,编制必须因地制宜。"最终,会议采纳了他提出的"灵活编制、按需调整"方案,为我军正规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5年授衔时,张爱萍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站在授衔台上,他看着胸前的勋章,想起了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悄悄转过身擦了擦眼角——这些荣誉,从来都不属于他一个人。

八、两弹一星铸国威(1955-1976)

1955年12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张爱萍作为军队代表参加会议,当讨论到国防科技发展时,他激动地站起来:"没有尖端武器,中国在国际上就直不起腰!十二年规划里,必须把原子弹、导弹放在优先位置!"他连夜起草了《关于十二年内我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详细列出了核武器、导弹、核潜艇等尖端武器的研发计划,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毕业后打工日记  沦陷  校草出轨,我闪婚太子爷,他疯了  笔架叉将军  荒野直播,毛茸茸带我屡破凶案  [综武侠]师父让我修身养性  昭昭明月[双重生]  蓝星生存计划:动物版  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  天道之女怎么会有这种先天圣体啊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综英美]别慌,我还能苟  团宠三岁小绿茶  八零对照组再婚后,逆风翻盘了  实验室爱情故事  极品女配开挂了[七零]  重生后我成了偏执皇子的白月光  八十年代生活日志  斗罗之生命圣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武侠小说一二看书网33言情网开心小说网随梦小说随梦小说网青帝文学网要看网奇书网书香小说网TXT小说网寻书书眼看书小说网眼看书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