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会有别人接着来做。你死后,公司仍然还会照常运作,不会就此关门大吉。”
华生站在那儿沉默不语。
第二天,这位在美国商场上炙手可热的总裁就向IBM的董事会递上辞呈,并接受治疗,出院后又过着云游四海的生活。而IBM也没因此而倒下,至今依然是举世闻名的大公司。
我们要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很多人忙于事业,忙于挣钱,没有时间关爱自己,倒下后才发出感叹:忙得不顾命。为何不给自己放个假,好好享受生命呢?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清初著名学者朱舜水先生也说过:“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如果我们不过分追求事业完满,人生就不会有内患,也不会招来外忧。
〖LM〗〖BT2〗〖ML〗〖XCYU。tif;%50%50;X-*4;Y-*5〗7.盛满之功,常败细微
原文: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故语云:“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译文:〖HTK〗极其惨烈的祸事,大多由于人的一处疏忽而酿成;盛大圆满的功德,往往因为人的点滴失误而破败。所以常言道:“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韩非子说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欧阳修也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对小事的疏忽,往往酿成大的灾害。
“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玩忽之人玩忽万事,当然也会玩忽职守。中国人有玩忽职守的习俗,在没有酿成大祸之前,任何玩忽职守的人,都不会被社会道德所蔑视。不信你就注意观察一下你身边的亲人、朋友或同事,肯定有很多人都在玩忽职守。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要去做玩忽职守的人。没事的时候怎么都好,一旦有事,你的一生也就毁了。中国人对玩忽职守的品性很宽厚,但对玩忽职守的责任人则从来都残忍异常。
“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从大厦蹦坍到飞船失事,从火车出轨到森林大火,几乎没有一件事不是因为不起眼的小小失误造成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细节,谨防在小事上栽大跟头。一个小的问题可能会使你一生的辛劳付之东流。“千古英名,毁于一旦”。古今中外,有多是英雄们可能为自己的失败设计过无数壮烈的场面,却不曾想到会失败在一个小事上。这就叫阴沟里翻船,后悔晚矣。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张飞作战勇猛,武艺高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当阳桥上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可他的死,一点也不壮烈。
张飞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便是对待部下过于严厉,小有过失,便重加鞭笞,因此将士人人都怀恐惧之心,他也终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关于他的死,史书记载十分简略,《三国演义》却有详细地描述,虽然是小说家言,却也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据说关羽死后,张飞痛不欲生,旦夕号泣。部将们以酒劝解,他喝醉了之后,心情更加恶劣,对身边的人动辄加以鞭挞,有的甚至被鞭打致死。为了给关羽报仇,张飞主动请兵讨伐东吴。
出师之日,刘备警告他说:“我知道你的老毛病,一喝了酒便要发脾气,随便打人,打了后又将他们依旧留在身边,这可是取祸之道呀!从今以后,你一定要改一改你的毛病!”
然而,张飞却将刘备的话当耳旁风。回到军中之后,命令手下在三天之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帐下两位末将范缰、张达说:“三天时间太少,请宽限几日!”
这本是实情,张飞听了却勃然大怒说:“你们竟敢违反我的将令!”他下令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打五十,并严令道:“二天一定要备齐,若超过了时限,就将你二人斩首示众!”
两个人被打得浑身鲜血淋漓,回到营中商量对策。范疆说:“此人性如烈火,明天要是备不齐,咱俩的命是保不住了!”张达说:“与其让他杀了咱们,倒不如咱们杀了他!”二人计议已定,暗中等待时机。
当晚张飞在帐中又同部将饮酒,不觉大醉,卧在帐中。范疆、张达二人半夜里各怀短刀潜入帐中,听得张飞鼾声如雷,便用短刀刺入他的腹中。一代名将,就这么窝囊地死了。
古语云: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之分。一代名将张飞的死法,不能不让人扼腕痛惜,也留给我们这样一个教训:不要忽视自身的小缺点,也不要忽视身边的那些小人物。
任何一名上司,总免不了要对部属进行惩处,有的出以公心,有的也难免由于私仇;有的处理得当,有的也难免执法不公。受惩处的人,有的心服口服,有的则难免结下怨仇。当你官高位重、权势在手的时候,他拿你无可奈何,只好忍气吞声。但是官场波澜反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不会永远得志,他也不一定终生沉沦下僚。一旦彼地要位有所变化,当年的制人者就会受制于人了。
所以,“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我们做了事,可能100个人里有99个人满意,但是能让你倒霉的往往就是那个不满意的人;我们事事都做得很好,但就一件事情疏忽了,结果就可能前功尽弃。
“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以前很多事情都很成功,但一件做错了,可能毁掉以前的功劳。因此,做事还是应该表面轻松自如,而内心则必须时刻胆战心惊。祸事未发,不是因为它不存在,只是因为它未发。
〖LM〗〖BT2〗〖ML〗〖XCYU。tif;%50%50;X-*4;Y-*5〗8.祸从口出,邪从心入
原文: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译文:〖HTK〗口是心的大门,守口不严,心中机密就会全部泄露;意念是心的腿脚,如果防范不严,就会摇摆不定走上邪路。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再一个是管住自己别乱说话。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话的仆人。因为话未出口由你控制,话已出口不由你控制。
南北朝梁开国君主梁武帝萧衍是一个尊崇佛教的皇帝,曾经三次舍身为佛。有一次,好不容易请到了菩提达摩。他恭敬地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菩提达摩说:“不知道!”
梁武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一个看来像得道高僧的人,竟然坦荡荡地告诉他“不知道”。他又请教了一次。菩提达摩说:“空,廓然无圣!”
什么?你竟敢告诉我根本没有什么神圣的教诲。梁武帝有点不高兴了。
第二天,他请问自己最尊敬的志公禅师。志公禅师说:“唉呀,他才真是个高人!”梁武帝虽然不明白意思,仍派人去追菩提达摩回来。但菩提达摩早已经乘一苇渡江,到魏国去了。
话不在多,少说为佳。有时无声胜有声,多说话不如少说话。人常常犯一个毛病,说了许多,但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或者话一到,就从嘴巴出来,让所有的话语都消失在大气层里。有的话说了制造自己的烦恼,有的话说了让别人烦恼。
俗话说:“祸自口出。”过多的言辞必然会在不经意间触及到某些人的痛处,而对自己带来意料不到的麻烦。三国时期的杨修,可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了。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个词来形容杨修的才学是绝不为过的。但恃才傲物的结局是讲出了曹操心中的秘密而死于非命。杨修的“祸”根源便在其口,面对他的遭遇,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杨修所表现的究竟是一种智慧抑或是一种顽痴?
《隋书·贺若弼传》记载:贺若弼的父亲贺敦,为人武勇忠烈,耿直敢言,在北周担任金州总管。当时朝中有个大臣,叫宇文护,飞扬跋扈,目空一切。贺敦很看不惯,经常在人面前指责他的不是。宇文护大为恼火,恨之入骨,于是借机诬陷,将他判了死刑。
贺敦临刑前,招呼儿子贺若弼上前,告诉他说:“我惨遭横祸,都是因为祸从口出,说话没有顾忌的缘故,你不可不牢记这个教训。”说完,拿起锥子就刺贺若弼的舌头,直到出血为止,借以告诫他以后说话要小心谨慎。
贺若弼最初还能牢记父亲血的教训,几次躲过了杀身之祸。后来,他的功劳越来越大,而得到的封赏却不如别人,他就牢骚不断,说长道短。最终,因私下与人讨论隋炀帝奢侈,在64岁时惨遭杀害。
人生一世,病从口入,祸自口出。有事无事,无话最好。无话即福啊。口是心的大门,守口不严,心中机密就会全部泄露。深广世故的阎锡山有一句座右铭:“事到万难需放胆,人非知己莫交心。”我们应该好好思量一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挺着孕肚嫁豪门,大小姐她杀疯了! 豪门通缉令:夫人别逃了 残梦遗伤 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诛仙青云纵横异界 韩非子智慧讲堂 生活中的幽默学 夫君失约十二次,我带着儿子跑了 旧朝渐落,新朝将临,时代的更迭 修仙从卖身开始 开局转职美食家,好吃懒做就变强 重生黑蟒,我的御兽主人是老婆 破尘韵 末世:队员都是女神 老子智慧讲堂 正德皇帝朱厚照 鹤爷,您和夫人早就成功奔现啦 我在古代承包殡葬一条龙后火了 孔子智慧讲堂 三十六计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