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中文网

三藏中文网>32个好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 好习惯18敢想敢创新(第1页)

好习惯18敢想敢创新(第1页)

一天,朋友家的徐徐和几个小伙伴在家里玩,妈妈给他们每人一盒牛奶。孩子们喝完后,都把空盒子扔到了垃圾桶里,而徐徐却没有扔掉。他很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个盒子像不像一只船?”

“怎么像一只船呢?”妈妈问徐徐。

“如果把盒子剪去一半,再糊上纸不就成了一只船吗?”徐徐天真地对妈妈说。

“好啊,那你先去把盒子洗干净了,咱们来一起做船好不好?”妈妈很高兴地说道。

一会,徐徐把盒子洗干净了,妈妈给他拿来剪刀和胶水,几个小伙伴都围在旁边,看着徐徐做船。徐徐做得很认真,一只很简陋但也像模像样的船做成了。徐徐很高兴,其他的孩子也都大受鼓舞,纷纷说:“阿姨,我能做成飞机!”“阿姨,我能做汽车!”

“好啊,那你们就找一些纸盒子来,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最好!”

过了一会,孩子们把做好的东西都摆在了桌子上,都仰着头,充满期待地看着徐徐妈妈。妈妈赞扬了他们每个人,并告诉孩子们:“平时只要多动脑筋,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每一件物品都可以变成工艺品。”

孩子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念头,这些想法也许看起来很荒唐,甚至不着边际,但这是孩子创造性的体现,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绝好机会。父母应该赏识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怪念头是在胡闹,而阻止和训斥孩子:“这么脏,快扔了!”“别胡闹了,这样不行!”就会把孩子的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让孩子不敢再有这些奇怪的念头,更不敢创新了。

因此,应该对孩子的创新意识给予赏识和鼓励。当孩子产生新奇的想法时,告诉孩子:“来,把你的想法详细说说!”当孩子做的事物超出常规时,对他说:“你真不简单,做出了这么有创造性的东西!”这样才能鼓励孩子敢于幻想,敢于创新。世间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有了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的。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在孩子的世界里,很可能会因为无意中的一点小错误而发现人生更美丽的景色。如果能提醒他们拓宽思维、发挥创造性,也许能发现和创造出更令人惊奇的美丽,还能够让孩子对发现世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饱满的热情。

创造力是孩子智慧的源泉,也是促进潜能发展的原动力,是将来孩子卓越发展的基础。创造力可以使“死”的知识变成有用的,也可以使孩子变得更聪明。尽管智力受先天的影响较大,而创造力却可借后天的训练加以激发。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学会生存》报告中,有过这样的阐述:“人们日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人是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其自身的。”学会创造,成为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

有创造性的人对各种问题有高度的敏感性,这种人往住很自信、有自主能力;争强奸胜,感情外在;智力兴趣广泛:特别表现在乐于去对付各种形式的困难和挑战。”

说到创造力,有的家长或许感到新奇、神秘,似乎创造力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创造力就潜藏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1954年,创造学家E·格林提出了形成创造力的十大因素:(1)知识,{2}自学能力,(3)好奇心,(4)观察力,(5)记忆力,(6)理智,(7)怀疑心,(8)想像力,(9)热衷,(10)忍耐力。而这些因素是很容易在孩子身上发现的,至少孩子们都有过好奇心、想像力,关键是我们怎样帮助孩子将这综合成一种能力。

从理论上说,想像力在儿童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然而由于成人认识的偏颇和教育的失误,这种潜能往往被封闭在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好学生”的“光环”之中,而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创造的启蒙时期,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影响巨大。

举世闻名的德国大诗人歌德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常带他参观各种城市建筑,讲城市历史,讲自己游历的故事。他4岁半时,祖母就送给他一座木偶戏戏院,他6岁自己排戏、10岁自己写剧本;母亲也常给他讲故事,讲到关键地方停下来,第二天让小歌德讲,故事该怎样继续,从而培养了他丰富的想像力;8岁开始,歌德除学德语外,还学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受过广泛的教育,终于使他成了文学创作的巨匠。

伽利略的父亲针对孩子喜欢遇事问个“为什么”的特点,启发他,改变了伽利略原先想当修道士的念头,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

杰出人物的事例告诉我们,孩子的创造潜能靠培养、靠挖掘,尤其是需要家长给他们创造宽松的、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一定不会有歌德这样的文学巨匠和伽利略这样的伟大科学家。

有关调查表明,当今独生子女在创造性方面存在某些缺陷——这样的结果与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形成一种反差。

那么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调查显示,处于宽松、和谐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处于专制、压抑或者过分溺爱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力。这是因为,在专制的家庭中,孩子往往没有发言权,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也就缺乏创造力;在过分溺爱孩子的家庭中,由于父母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怎么说,父母就怎么做,也不利于孩子形成创造力。

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人格受到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有什么事情,父母与孩子一起商量,共同想办法。如果孩子的意见比较中肯,父母就应该听从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鼓励孩子的探索活动

好奇是孩子进行创造活动的动力,好奇心愈强,想像力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孩子通常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他们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做危险的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乐趣。父母不要抑制孩子的探索活动,而应该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

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说:“人应该有探索,有追求。这些都要从幼小时培养独立性和主动性做起。”家长们总是对孩子说:“太危险了,你可不能玩呀!”“这么可怕的事情你想参加吗?”“我看你还是在家看看动画片算了,这种危险性太大的活动不要参加了。”

事实上,孩子们在探索活动中得到的不仅是乐趣,还有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就非常注重让孩子们在各种冒险活动中去体验各种情境,探索新奇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认识事物越多,想像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

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正确对待孩子各种各样的提问

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提问就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说明孩子是在思考和探索。如果成人用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就会被逐渐扼杀。

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总体来说,问题包括以下两类: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判断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譬如,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回形针有什么用?”发散性思维要求一题多解,供参考的答案有: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缝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

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像能力

想像是创造之母,没有想像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想像力的训练方法有: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后我不再劝姐姐减肥  顶级瘾诱  妄想开后宫的小男人  淡定——幸福人生的修心课  天天修炼天天强,我在末世当卷王  孩子,你要懂得保护自己  用对时间做对事  老公生活费减少后  初恋不育,老公献出我孩子  儿子被欺,烈属下跪求公道  读懂婚姻  财富背后的传奇  亿婿  成功是熬出来的  玉蛋功  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找回四分之三的自己  爸妈欠账,我成为抵债货物  电话销售28堂实战训练课  魅力女人的8堂幸福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武侠小说一二看书网33言情网开心小说网随梦小说随梦小说网青帝文学网要看网奇书网书香小说网TXT小说网寻书书眼看书小说网眼看书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