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只能让我更坚硬
只有温暖
才能伤害我
——摘自拙作《致谢:写给朋友们》有一段时间工作繁忙,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下班后静(已辞职回四川创业)开车带着我和刚等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到乡里转悠,夜路漆黑,旷野寂静,我们抽烟,天南海北乱聊,放肆大笑,直到焦躁的心情逐渐平复。
还有托尔洪,隔一段时间定要打电话互致“问候”,问对方活着没有,活着就滚出来见个面,没有一顿烤肉解决不了的烦恼,一顿不行,那就两顿。托尔洪家去的次数多了,以至于他小儿子总是认为我就是《熊出没》里苛刻抠门又自私的李老板。
二〇一七年遇到一个坎儿,于我而言,走不过去了,困住了,失眠、抑郁、掉发,整个人被焦虑的情绪淹没。那时候常常与L校长一打电话就是两个小时,他也忙,但总是耐心地帮我疏导、释疑解惑,并给出合理的建议。虽然离开那个单位好几年,但多年的领导成了兄弟,成了老哥。也许平日里少了联系,但遇到困惑,还是自然而然地想起他。
有睿智冷静、做事理性的G,陪着半宿半宿地谈心,谈的什么早已忘记,但那份兄弟之间的情谊时时让人心头一热;古道热肠的R胖子,他家的罐罐茶喝完一杯再续一杯,浓酽的板茶留给记忆的全是余香;在一起总让人开心的老Y,让人在忍俊不禁中暂时忘记心底的苦涩;耿直的新疆儿子娃娃①C,在他家的果园看傍晚的归鸦返巢;还有在工作上照顾过我的M书记……那一年特别艰难,内心煎熬,是我的朋友们陪伴我一步一步走出来。
言短情长,转瞬十五年。从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到华发渐生的沉稳中年,一路走来,互相扶持;手头拮据的时候大家慷慨解囊,心烦的时候陪对方借酒浇愁,遇到难处时大家坐在一起想方设法排忧解难,无聊了互相取笑,日子如河,精彩或者平淡,一路相伴前行。
我是个悲观的人,总觉得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我的朋友们热爱生活,像这片绿洲上世世代代生活的人们,爱就放肆地爱,活就开心地活。在我最狼狈的一段时光,带给我的,是他们对待人生的豁达态度,是寒夜中的几双大手,焐热一颗心,让我重新鼓起勇气,迎接这人世间滚烫的生活。
巴郎和馕
对于八〇后而言,是没有故乡的。年少离家求学,① 儿子娃娃:男子汉(新疆等地的汉语土话)。
毕业辗转多个城市,等回到故乡,故乡早已面目全非。但我一直认为,胃是有故乡的,胃的记忆,比人的记忆更“长情”。
到泽普的最初几年,吃不惯馕,吃不惯抓饭,早饭吃不惯吾玛西(糊糊),人们常说吃饱不想家,可我吃饱了更想家乡,想家乡的小米粥、黄米馓饭、咸菜、搅团、炒面片。只要回老家,肯定会去二百多公里外的市里,就为了吃一碗最正宗的炒面片。
直到有一年回老家,带着大儿子在银川街上逛,才四岁的巴郎,忽然指着街边一个摊位说:“爸爸,我要吃馕。”定睛细看,那不正是维吾尔族老乡在烤馕吗?买馕的时候和他们聊,那一刻真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学学维吾尔语,老乡见老乡,却不能痛快地聊几句。
我问儿子:“老家好不好?”巴郎摇头。问他为什么不好。巴郎①说:“老家没有馕,没有抓饭,没有……爸爸我好想回泽普呀。”孩子在说,我的思绪却飘向更远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再也不念叨老家的黄米馓饭、咸菜,回来半个月,竟一次也没有想起这些以前心心念念老家① 巴郎:小伙子(维吾尔语)。
的味道,好像真忘了。这半个月,想得更多的是拉面、抓饭,几次想到刚刚出馕坑的热馕,咬一口,满嘴都是小麦的清香……口水不知不觉就流出来。
原来,胃也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不知不觉中岁月早已将它“偷梁换柱”“和平演变”,而我所谓的故乡,只是一种执念。我的故乡,早已经是两个巴郎的异乡。正如我在《游子》中所写——每一个游子
都在与故乡相反的路上
向故乡接近
那个在外多年的游子
多像一封绝望的家书
故乡是什么?是对童年、少年时光的追忆?是强迫症患者精神上不依不饶地回溯?离开故乡多年,蓦然回首,故乡就是头顶这片蓝蓝的天。
一个兄弟
一条小河
忽然断流
一棵长得好好的树
被拦腰砍断
一句谜语 说出了上半句
他躺在那里
不再听到歌声
再也看不到鲜花
不再听到新婚妻子的哭泣
老人的哀恸……
不——
他肯定藏起来了
他只是想捉弄我们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最后的握手 淡淡的心空 荣枯的乡恋 石库门味道 尘缘 我们的心灵史:叶橹对话录 写本杂录(聚学文丛) 川北叙事 法律的悲悯 无以为名诗词选 重生之叶氏帝国 氪命就能提升境界?我直接速通成神! 刀客麻子娃 冰山笔记 重启春光 满门抄斩后,我入宫为后夺你江山 蓝月亮 红月亮 丰德园 我妈妈是超人 红楼梦中的“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