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燕国,是周武王的庶长兄召公奭的封国,都城在燕地,即今天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与姜子牙、周公旦一样,召公奭受封燕国后,仍旧留在大周王朝都城镐京辅佐天子,而派嫡长子公子克赴燕地管理燕国。
由于燕国处中原最北边荒之地,可以说,大周王朝之初,东边的齐国、南边以随国为首的汉阳诸姬、西边的晋国、北边的燕国这四方屏障中,各有各的苦楚。
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南边以随国为首的汉阳诸姬,本来是大周王朝力量最强的,但后来却不断受到迅速崛起的异姓大国楚国的威胁,最终被楚国逐个吞灭,到后来周天子不得不承认楚国为大周王朝的南方屏障,不再视楚国为南蛮,给予征伐特权。
西方的晋国长期与戎狄部落周旋,但是仍旧没能有效保卫大周王朝,还居然让西戎武装攻破了王朝都城镐京。更西一点的秦国,本就是被大周王朝流放去西陲之地的异姓诸侯,到后来也一点点强大起来,成为晋国最大的隐患之一。
东方的齐国所处之地则是东夷之地,大周王朝放了姜子牙、周公旦两位大佬在山东,建立的齐国和鲁国,那可是当时大周王朝力量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一开始靠着齐国和鲁国,牢牢把守着东大门。却不料,齐鲁后来不和,给东夷部落可乘之机,导致大周王朝不得不经常调兵讨伐东夷。
此时的大周王朝四大屏障东、西、南总体上是可控的,周天子已将秦、楚两国纳入倚重力量范围,如秦国的政治地位还提高到了伯爵,获得了征伐西戎的权力。楚国的要求过高,封王是不可能的,但也获得了征伐南方蛮夷的权力。也就是说,大周王朝四方屏障中,已经变成了西方以秦、晋为主,东方以齐、鲁为主,南方以楚国为主,北方仍旧以燕国为主。
北方的燕国,日子过得可谓是最难的。尤其是大周王朝经历了一场镐京之难后,迁都洛邑,春秋开启,四方屏障中的东南西这三方涉及到的诸侯力量越来越强,唯北方屏障燕国,不但没能发展起来,反而越来越衰落了。
镐京之难后,中原列国诸侯对戎狄蛮夷的警惕和反击是常态化的,而且东南西这三方都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但北方燕国却不同。燕国自建国后貌似基本默默无闻,历代燕侯甚至都未曾留史于史料,其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弱爆了,没能在大周王朝掀起过什么惊世骇俗的大风大浪来。没有什么事迹值得传诵,当然只能默默无闻了。
北方屏障燕国的周边环境是相当差的,因为其他三方随着担负屏障使命的诸侯实力越来越强大,此涨彼消,相对的其需要对付的戎狄蛮夷势力则越来越弱小。而燕国由于自身实力较弱,所以需要对付的北狄武装则越来越强大。
北狄的力量强大到何种地步呢?历史进入春秋以后,入侵中原的北狄武装,有许多是基本无视燕国,直接越过燕国杀入中原。还有,也就是燕国周围一带的北狄,从原来的部落形态,逐渐形成国家形态,其部落首领往往自己称王称侯。
如这一次入侵中原的山戎部落,其实就是当时几个较强大的北狄国家,如孤竹国、令支国等。这样的国家,放到晋国周边,那基本是慢慢被晋国给灭了的,如后来的翟国等。但燕国,则是无能为力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雄才大略的齐桓公在全面分析了大周王朝四方屏障形势后,决定经营一下北方屏障,即帮助燕国巩固好这个屏障。只有四方戎狄蛮夷都解决了,中原诸侯才能够真正联合起来,建立起真正的列国诸侯新秩序。
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尊王攘夷!
公元前664年,齐桓公率领齐军主力北上了。鲁庄公感慨万分,这一次与齐桓公在济水会面,让鲁庄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方伯,真正的诸侯之长,真正的春秋霸主。那就好好把齐侯交待的给贯彻行动到位吧,从此以后,寡人就完全地、无条件地听命于齐侯!
贯彻执行齐桓公的指令,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列国诸侯联系,强化军备,严防死守南方的楚国的随时进犯。二是保证自齐入燕粮道畅通,并积极调集军粮,让鲁国成为齐军北上扫灭山戎的重要后勤力量。
好消息不断传来,在齐军的犀利进攻下,山戎全线溃败。齐军不断进逼,将入侵中原的那支山戎给基本扫除干净,并趁势灭了另外几支北狄,即孤竹国、令支国等国,威服了无终国等北狄势力!
这样一来,北方屏障燕国的压力顿减,燕国趁机扩张地盘,将国力扩张到了辽西、冀北一带,吞并了一些北狄小部落,将燕国与北狄部落的势力对比作了一个全面反转,燕国实力大增。
这种实力大增往往是良性循环的,你燕国越是强大,威服于你的少数民族部落就越多,许多部落纷纷归附燕国,燕国的国力军力就进一步提升。强大起来的燕国,从此不但可以自保,而且可以真正发挥了大周王朝北方屏障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正是齐桓公的战略思考,是一位名垂千古的春秋霸主的大义之举。鲁庄公非常感慨,令他更动容的是,据说燕侯对齐桓公感激涕零,在齐军班师回国时,燕侯千里相送,直送至齐国境内!
齐桓公也不禁感动,他命令将燕侯走过的地,全部划归燕国所有,使燕国的势力范围一下子又扩大了很多。齐桓公救援燕国扫灭山戎的壮举,我们在齐国风云里讲了,这里也不多说了。
反正对鲁庄公来说,齐侯这一次是为大周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象这样的功勋,寡人当然得有所表示。
但是还没等鲁庄公表示出实际行动来,齐桓公却对鲁国有所表示了。公元前663年夏,刚从北地燕国伐戎凯旋的齐桓公,派人给鲁庄公送来了厚礼:数百山戎俘虏以及部分兵器!
这个叫什么?这个就叫献捷吗?是的,这个是叫献捷,但这样的献法,貌似是不合礼数的。
因为诸侯与戎狄蛮夷作战得胜,往往会有所俘获,这时应该要将这些俘获拿出一部分送给天子,即献捷于王。献捷于王是符合礼数的,诸侯献捷,天子再予以赏赐,并拿着这些俘获诏告天下,又歌颂功德,并警示戎狄蛮夷。
诸侯国之间则是不需要献捷的,还有,如果诸侯国之间互相打仗所得的俘获,也不能用来献,因为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是大周王朝家里的事,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故家里的事不能用来献捷。
但历史走到了春秋这个时候,向天子献捷的意义,貌似还不若向某自己看重的诸侯大国献有实质性效果了。甚至,诸侯国之间的战事,但凡有俘获,也出现了向同盟国的大国尤其是盟主献捷的情况。
礼正在崩,乐正在坏。或者说,也只有将一些礼给崩了将一些乐也坏了,历史才能真正向前发展。
这一次,齐桓公向鲁庄公献捷,其实质性意义就在于一个感谢。是的,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安心率军北上救燕伐戎,鲁国是出了大力的。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鲁国帮助齐国牢牢守住了南大门,还保证了齐军粮道的畅通,列国诸侯之间虽然没什么事,但如果真的有事,那鲁国也一定能够摆平的。
征伐山戎全胜而归,齐桓公当然会去向天子献捷,但这么多俘获全献给了天子太浪费了,拿出一部分来送给鲁国,更具有实际意义。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春秋鲁国风云
她本是叶家千金,因受继母算计,被迫流落在外。而他是景城的主宰者,权势滔天,杀伐果断。偏生,两人自小订了婚约,可他家人瞧不上她,逼迫她退婚。叶星辰潇洒挥手,没问题,这婚约,我本来也没想要。谁料,他霸气出场,壁咚她,女人,这婚约由不得你不要,既然是我未婚妻,没我同意,你敢取消?叶星辰表示,没什么不敢。谁知道,三言两语就被他拐去民政局领了证,盖了章。从此,她身上多了一个‘人妻’的标签。...
她是绝世无双的药学天才,手握药王宝鼎,一朝穿越,竟成御药房最卑微的小药奴。医师刁难,公主欺辱,连未婚夫都上门要退婚?不怕,药鼎在手,天下我有。顶级药方信手拈,珍稀药材随手拿,惩刁奴,斗细作,治皇帝,...
大家都是成年人,四王爷不必放在心上!女警官穿越而来,丢了清白之身,还得安抚对方情绪,够霸气!说她又丑又花痴?她破茧成蝶,倾城绝世,不再是任人贱踏的花痴女,锋芒四露,英气逼人,欺她一倍,十倍还之。珠胎暗结,皇上指婚,重口味的王爷当真要娶她?婚后约法三章,说好的互不侵犯隐私。那位四王爷究竟是几个意思?分居不可以,分床也不行,不能和男人约会,看一眼也不行,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监控...
既然重生,就得富可敌国!不对,自己得先去找美若天仙的老婆。这时候的她,还没跟前任谈恋爱,得赶紧下手!可不能便宜了那人渣...
我是鬼节那天出生,从小体弱多病。小学时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从此,我跟着师父云游四海,行走于阴阳之间...
吾有一笔,造化天工,可惊天地,泣鬼神,诛妖魔,画古今。以人心照真假,以画笔封妖邪,是为画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