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08章 至公之境 孔子赞舜禹的执政智慧(第1页)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中的这句赞叹,是孔子对舜、禹两位上古圣王执政境界的至高评价。“巍巍乎”,形容舜、禹的品德与功业崇高伟大,令人敬仰;“有天下而不与焉”,则点明了他们执政的核心特质——虽拥有天下的统治权,却不将权力视为私产,不贪图权位带来的私利,始终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根本。在孔子心中,舜、禹的执政境界是“公天下”的典范,是后世统治者与为政者的理想标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权力私有的现象盛行,孔子对舜、禹的赞叹,不仅是对上古圣王的缅怀,更是对当时混乱政治秩序的批判与对“仁政”“公心”的呼唤。在当代社会,无论是公共治理领域,还是组织管理、个人修养层面,“有天下而不与”所蕴含的“公心”“责任”“利他”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溯源: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与“公天下”传统

要理解孔子“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的赞叹,需先回到尧舜禹所处的上古时代,厘清“禅让制”的内涵与“公天下”的传统——正是这种以“公”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与执政理念,孕育了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的崇高境界。

(一)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权力传承的“至公”典范

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公天下”的重要体现。与后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不同,“禅让制”的核心是“选贤与能”——统治者在晚年时,不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通过考察,将权力禅让给品德高尚、能力出众、深得民心的贤才,确保天下能在贤明者的治理下,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据《尚书》《史记》等典籍记载,尧在晚年时,因儿子丹朱“顽凶”,不足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便开始寻访天下贤才。他听说舜“性至孝”,面对父亲瞽叟的愚顽、后母的嚣恶、弟弟象的傲慢,始终坚守孝道,以德报怨,且在民间治理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深受百姓爱戴。尧于是对舜进行了长期考察: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观察他的家庭德行;让九个儿子与舜相处,观察他的待人接物;派舜负责推行教化、管理百官、主持祭祀、治理水患等事务,检验他的执政能力。经过二十八年的考察,尧确认舜具备治理天下的品德与能力,最终将天下禅让给舜。

舜执政后,同样以“公心”治理天下,他任用皋陶、后稷、契、禹等贤才,分别负责司法、农业、教化、治水等事务,使天下呈现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繁荣景象。在晚年时,舜因儿子商均“亦不肖”,便效仿尧的做法,考察并禅让天下给治水有功、深得民心的禹。禹因父亲鲧治水失败被处死,怀着“救民于水患”的责任感,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治理了泛滥的洪水,让百姓得以安居。舜通过长期考察,确认禹的品德与能力,将天下禅让给他。

这种“禅让制”,本质上是权力的“公器公用”——权力不是统治者的私有财产,而是治理天下、造福百姓的工具。舜、禹正是在这种制度与传统的滋养下,形成了“有天下而不与”的执政境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为百姓谋福祉中,而非追求个人私利。

(二)“公天下”与“私天下”的对比:孔子赞叹的时代背景

孔子之所以对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的境界发出“巍巍乎”的赞叹,与春秋时期“私天下”的政治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原本“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公天下”理念被打破,诸侯将封地视为私产,为争夺土地、人口与权力相互攻伐;卿大夫则将家族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甚至出现“陪臣执国命”的现象,权力成为满足个人与家族私欲的工具。

例如,齐桓公虽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称霸诸侯,但其核心目的是扩张齐国势力,满足个人的霸权欲望;晋文公通过“退避三舍”等手段夺取霸权,本质上也是为了晋国的私利;鲁国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分公室”,将鲁国国君的权力与土地瓜分,完全将国家权力视为私产。这种“私天下”的政治现实,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社会陷入动荡。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推崇“公天下”的政治理想。在他看来,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的境界,正是“公天下”的完美体现——权力不私享、利益不独占,始终以百姓福祉为根本。因此,他对舜、禹的赞叹,既是对上古“公天下”传统的缅怀,也是对当时“私天下”政治现实的批判,更是对后世为政者树立“公心”、推行“仁政”的殷切期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解析“有天下而不与焉”:舜、禹执政境界的核心内涵

“有天下而不与焉”,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指舜、禹不将天下视为私产,更包括他们执政时的“无私心”“无特权”“重责任”,是“公心”“仁心”“责任心”的完美统一。

(一)“不与”的核心:权力不私享,天下为公

“有天下而不与焉”的核心,是“权力不私享”——舜、禹虽拥有治理天下的权力,却不将权力视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而是将其作为“公器”,用于为百姓谋福祉、为天下谋太平。

1。不传子而传贤:权力传承的“至公”

舜、禹在权力传承上的“不与”,最直接体现在“不传子而传贤”。尧禅让天下给舜时,并非没有儿子(丹朱),而是认为丹朱品德与能力不足以治理天下,若传位给丹朱,会导致百姓受苦、天下大乱;舜禅让天下给禹时,同样如此,儿子商均“不肖”,便毅然将权力传给治水有功、深得民心的禹。这种“不传子而传贤”的选择,完全摒弃了“权力私有”的观念,将天下百姓的福祉置于个人家族利益之上,是“公天下”的极致体现。

对比后世的世袭制,舜、禹的选择更显崇高。世袭制下,统治者往往将权力视为家族私产,即便后代“不肖”,也强行传位,导致“昏君辈出”,百姓遭殃。如夏桀、商纣、周幽王等暴君,皆因世袭而登上王位,最终因暴虐无道而亡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舜、禹的“不传子而传贤”,则确保了权力能落在贤明者手中,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

2。不享特权而亲民:执政过程的“无私”

舜、禹在执政过程中,也始终保持“不享特权而亲民”的作风,不将权力带来的便利与待遇视为个人应得的私利,而是与百姓同甘共苦,深入民间了解疾苦。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在未执政前,便“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与百姓一同劳作,体验百姓的生活;执政后,他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饮食简单,却用心祭祀鬼神;穿着朴素,却将祭服做得精美;宫殿简陋,却全力治理水利。他还“巡守四方”,走遍天下,考察诸侯的政绩,倾听百姓的声音,解决百姓的困难。

禹更是以“亲民”“无私”着称。在治水过程中,他“身执耒臿,以为民先”,亲自拿着农具带头劳作,与百姓一同风餐露宿;“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饮食衣着简朴,却将财力都投入到治水工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即便路过家门,听到孩子的哭声,也因治水任务紧急而不敢入内,完全将个人家庭情感置于百姓安危之后。执政后,禹依然保持这种作风,轻徭薄赋,关注民生,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这种“不享特权而亲民”的执政作风,正是“有天下而不与焉”的生动体现——权力没有让他们变得贪图享受,反而让他们更加牢记责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为百姓谋福祉中。

(二)“有天下”的责任:掌权即担责,利民为本

“有天下而不与焉”中的“有天下”,并非指拥有天下的所有权,而是指承担治理天下的责任。舜、禹“有天下”,意味着他们肩负起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天下和谐稳定的重任,这种责任是他们执政的根本动力,也是“不与”的前提——正因为将“有天下”视为责任而非特权,他们才会不私享权力、不贪图私利。

1。治水救灾:解百姓之困的责任担当

禹治理洪水的壮举,是“有天下”即担责的最典型体现。当时,洪水泛滥,“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百姓“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生活苦不堪言。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九年而不成,被舜处死。禹继承父业后,深知治水责任重大,若治水失败,百姓将继续遭受水患之苦。于是,他改变治水方法,采用“疏”的策略,“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走遍天下,勘察地形,疏通河道,将洪水引入大海。

在治水过程中,禹面临着无数困难:自然环境恶劣,山路崎岖、洪水汹涌;时间紧迫,洪水随时可能吞噬百姓的生命与家园;舆论压力巨大,父亲治水失败被处死,他若失败,不仅会辜负舜的信任,更会让百姓失望。但禹始终没有退缩,以“舍生忘死”的精神承担起治水的责任,最终成功治理洪水,“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百姓得以回到平原安居乐业。

这种“解百姓之困”的责任担当,正是“有天下”的核心内涵——掌权者的首要责任,是解决百姓最迫切的困难,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而非追求个人的权势与利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教化百姓:促社会和谐的责任担当

舜执政时,同样以“教化百姓、促社会和谐”为重要责任。当时,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百姓之间存在“父子不亲、君臣不义、夫妇不和、长幼无序、朋友不信”等问题。舜深知,仅靠刑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教化,让百姓树立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于是,舜任命契为司徒,负责推行“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教导百姓遵守家庭伦理与社会道德;任命皋陶为大理,负责制定刑罚,“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通过刑罚辅助教化,让百姓知敬畏、守规矩;同时,他还亲自以身作则,以孝悌、诚信、仁爱等品德影响百姓,让百姓“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经过舜的教化与治理,社会风气得到显着改善,“百姓亲和,诸侯顺服”,形成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的和谐局面。这种“促社会和谐”的责任担当,同样是“有天下”的重要内涵——掌权者不仅要解决百姓的物质困难,还要关注百姓的精神需求,通过教化提升百姓的道德素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三、孔子赞舜禹的深层用意:对“仁政”与“公心”的呼唤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推行“仁政”,而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的执政境界,正是他心中“仁政”与“公心”的完美典范。因此,他对舜禹的赞叹,背后蕴含着深层的用意——既是对上古“公天下”传统的缅怀,也是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判,更是对后世为政者与士人的期望。

热门小说推荐
都市特种狼王

都市特种狼王

他是雇佣军的噩梦,他是国际巨星的粉丝,所到之处敌人尸横遍野。内容简介唐龙,年二十三岁,却已经是非洲战场有名的狼王了,身价近千亿美金,被他盯上的目标,将会发现活着也是一种奢望。他身怀上古医术,摸骨疗伤,更是古武界的高手,回到了都市中混的如鱼得水,他脚踩敌人,怀抱美女,一步一步的踩着敌人的尸体走上了巅峰宝座。...

诸天之盖世人皇

诸天之盖世人皇

新书已发,书名封神重生纣王,开局十万亿功德,请大家多多支持,不胜感激!重生蛮荒,妖族雄霸大地,以人类为食秉承后羿之名,得造化神器诸天造化塔穿越万千世界,纳诸天造化于一身大宋武侠中,他反掌镇压四方,定鼎河山!风云中,他炼化四大圣兽,觉醒四象之力!遮天中,一力镇压各大禁区,护佑人族!蛮荒世界中,射落九日,带领人族雄霸天地!...

阴阳鬼厨

阴阳鬼厨

传说中,世间的某处,有家不起眼的饭店,白天给人做饭,晚上嘛,给鬼做饭。美女,想一夜变苗条么,请来碗皮蛋瘦鬼粥。先生,想不劳而获么,吃了这盘清炒赌鬼四季豆,让你变身赌圣。想一招降服败家娘们吗?香辣吝啬鬼,你值得拥有。什么,你是来治肾虚的?请干了这碗色鬼壮阳汤。什么,你想报复上司?倒霉鬼汉堡,谁用谁知道。欢迎光临阴阳饭店,客官,里边请阴阳鬼厨书友群612891142...

从斗罗开始打卡

从斗罗开始打卡

穿越斗罗大陆,本想咸鱼一生的王枫,却意外开启打卡辅助系统!叮,斗罗大陆剧情正式开启,宿主打卡成功,恭喜获得流星泪!同时,在系统的帮助下,王枫开始获得各式各样的强大武魂。有强攻系武魂,开天盘古斧!超越昊天锤的强大神秘器武魂!有辅助系武魂,神秘混沌青莲!化各种形态,集全系辅助于一,可攻可防可辅!更有第三绝世本...

星河大帝

星河大帝

当人类开始踏入星河时代,古老的修行就焕发出来了新的生命力。修行,无论在任何时代永远不会过时。金刚经中,须菩提问释迦牟尼,要成佛,如何降服其心?。一句话,就道尽了修行的真谛,四个字,降服其心。心神通广大,所以孙悟空又叫做心猿。每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尊孙悟空,降服心猿,就可成斗战胜佛。在星河大帝之中,梦入神机为你阐述修行的真谛。...

宇宙职业选手

宇宙职业选手

2036年,人类第一次登上了荧火星。2052年,第一届世界武道大赛举行,这也是全球最高格斗赛事,全球为之狂热。世界级顶尖选手枪魔许景明,于二十六岁那年,带着征战赛事留下的一身伤病,选择了退役一个风起云涌的新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