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南麓,有“听松坪”,坪上覆千年翠柏,林下置百张石案,案上皆卧古琴。每当月上中天,便有琴音自坪中升起,时而如松涛裂石,时而如流泉漱玉,与北麓剑冢的铮铮剑鸣遥相呼应——此乃蜀山“琴剑长老”所创《剑胆琴心谱》的修炼秘境。
传闻琴剑长老早年为剑痴,练剑至癫狂,剑气冲霄,几成魔障,后于峨眉金顶得遇一盲琴师,听琴三月,忽悟“剑过刚则易折,心过躁则难明”,遂融琴道于剑道,创此谱。其要诀在于:以琴音涤荡剑心戾气,以剑胆淬炼琴心柔靡,使“勇”与“静”如阴阳相济,刚柔并生,终至“剑出有雷霆之势,琴停存止水之宁”的境界。
心法篇·剑胆琴心诀
第一章
识弦
“七弦如七窍,窍通则心明。
一弦属金,性刚,应剑胆之锐;
二弦属木,性柔,应琴心之韧;
三弦属水,性润,应戾气之消;
四弦属火,性烈,应战意之生;
五弦属土,性稳,应道基之固;
六弦为天,听音辨吉凶;
七弦为地,抚弦知枯荣。
指触弦,如剑入鞘,先辨弦性,再明己心。”
注:初学此谱者,需先于听松坪选一张“凡琴”,以三月为期,每日抚弦不辍,直至能辨七弦本音。金弦触之如剑脊生凉,木弦抚之如新叶抽芽,水弦弹之如晨露滴落,火弦拨之如星火跳跃,土弦按之如磐石沉渊,天弦轻捻有风雷隐声,地弦重按有草木呼吸。若三月后仍分不清五音,便无缘此谱——盖因连弦性都不识,何谈以琴养性?
识弦期间,需同时佩一柄未开刃的木剑,每抚一弦,便挥剑一次,让剑风与弦音相合。金弦响时,剑需挥出“锐势”,如劈金裂石;木弦响时,剑需带“缠势”,如藤绕古树;水弦响时,剑需含“柔势”,如水流绕石。此举意在让“剑感”与“琴感”初通,为日后“剑随琴动”打下根基。曾有弟子急于求成,未辨弦性便强练剑势,结果剑风扰乱琴音,弦断七根,木剑崩裂,手腕被反震的戾气所伤,三月方愈。
第二章
调心
“琴心者,非指抚琴之心,乃心如琴,弦由己控。
心躁则弦乱,心浮则音飘,心怒则弦断,心悲则音泣。
调琴先调弦,调心先调气。
气沉丹田,如按弦入徽;息随弦动,如泛音绕梁。
剑胆藏于左,琴心守于右,左勇右静,如弦之二端,
张弛有度,方得正音。”
注:识弦之后,需入“静心洞”。洞壁嵌夜明珠,照见洞内千尊琴师石像,皆作抚琴状,石像前有石琴,琴上布满指痕,乃历代修炼者所留。修士需于洞中盘膝而坐,每日抚琴四个时辰,其余时间则对石像观想,悟“静”之真意。
调心关键在“气与音合”:吸气时,手指按弦渐重,如真气沉入丹田;呼气时,手指离弦渐轻,如真气随琴音外泄。若能做到“一呼一吸,一音一息”,则心湖自平。此时佩剑需换为“生铁剑”,剑身在琴音中会生出薄霜,霜厚则戾气重,霜消则心渐宁。待抚琴时剑上无霜,便算调心小成。
此阶段最忌“怒音”——若心中有愤懑,按弦必重,音如裂帛,会引动洞内壁画中封印的“躁魔”。躁魔无形,专附于剑胆之上,使其愈发好勇斗狠,最终剑修会沦为只知杀戮的疯魔。曾有弟子因同门嘲笑其琴技拙劣,怒而弹剑,音如鬼哭,躁魔附身,竟拔剑劈碎七尊石像,后被长老废去剑骨,终生不得再握剑。
第三章
合律
“剑走剑势,琴合琴律,势与律合,是为‘剑琴同鸣’。
律有宫商角徵羽,势有劈砍刺撩抹。
宫音沉厚,应剑之劈,如崩山裂石;
商音清越,应剑之砍,如断金截铁;
角音上扬,应剑之刺,如惊鸿穿柳;
徵音急促,应剑之撩,如流萤掠草;
羽音悠远,应剑之抹,如清风拂尘。
一曲终了,剑势已尽;剑收鞘时,余音未绝。”
注:调心之后,需在听松坪中央的“合律台”修炼。台分八卦,每卦对应一种琴曲,需按卦象抚琴挥剑,使剑势与琴律严丝合缝。例如“乾卦”对应《风雷引》,抚琴时需弹出金铁交鸣之声,挥剑则要带风雷之势,剑过处,松针需应声断落,且断口平整如刀切,方为合律。
合律的精髓在于“音先剑后”——先有琴音定调,剑再随音而动,而非剑动后再寻音。初练时,往往剑快音慢,或音长剑短,需以“数息法”校准:每弹一音,默数三息,剑势需在三息内完成,起于音始,收于音终。待能连续弹奏《平沙落雁》一曲,剑势与雁鸣、沙响、风动之音完全相合,便算合律功成。
此时佩剑需换为“灵铁剑”,剑身上会浮现音波纹路,抚琴时纹路流转,挥剑时纹路发光。曾有弟子合律大成时,弹奏《广陵散》,剑随音走,竟在合律台上刻出三百六十个剑痕,每个剑痕都与琴曲某一音符对应,风吹过剑痕,竟传出《广陵散》的余韵,被后人称为“剑音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纵情 参加综艺:一首海底致郁全网! 我进山讨生活,熊猫却带参王砸门 尸眠 SSSSSSSSSS级狂龙出狱 十九世纪换嫁情缘 将错就错 上钩 九龙吞天诀 嫡兄 青灯 萧剑平生意 改嫁绝嗣军官小叔后,渣男悔断肠 大明星X小助理 让你贵族学校读书,你去泡大小姐 将错就错 带着拼夕夕穿古代,夫君是重生的 穿越异世批量造神 穿成恶毒雌性,五个反派雄性跪求收留 柯南之死神盯上我 方仙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