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马林之所以费尽心思去改良“一窝蜂”,其实就是为了给下半年对莫斯科大公国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因为是长途跋涉,肯定无法带重炮。所以,一窝蜂这种便于携带的大杀器,就成了非常好的选择。
而且,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带有浓烈的东方蒙古风格,连铠甲样式都很东方,属于铁片扎甲或者锁子甲,没有西欧流行的板甲。
所以,这种神机箭样式的武器,很适合打击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特别是,大概是受到蒙古骑兵的影响,莫斯科大公国的军中,也有不少轻骑兵。甚至,有不少鞑靼人受雇于莫斯科军队。
一旦这些带有蒙古风格的轻骑兵冲锋起来,几千上万的规模,会很有气势,有排山倒海之势,很有压迫力。
这时候,就需要快速地将其气势压制下去。这样,不但能打击对手的士气,也能防止己方军队的士气降低。
这次出征,马林固然带了三四千使用独头弹的**手。但分成三排的话,每排人数也就千把人,打不出火力压制,无法扑灭对面骑兵的气焰。
压制骑兵这个问题,一直到19世纪都无法很好地解决。面对骑兵的大规模冲锋,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学瑞士人,用超长的长矛斜着放置在地上,挡住敌方骑兵;另一种,就是用霰弹炮来范围打击了。
霰弹炮目前马林不愿意拿出来,长矛阵则有些被动。莫斯科人可是被蒙古人统治了几百年的,会点骑射。要是这帮家伙学蒙古人,用弓弩远程射击长矛阵,然后一分为二,跑向两边,北海国军队会有些傻眼的。毕竟,长矛手也不敢离开大阵去追杀骑兵啊。
所以,这时候可以拿出增加了射程的一窝蜂,对着冲上来的莫斯科轻骑兵一顿糊脸打击,就能让对方老实。
因为是饱和攻击,一窝蜂造成的效果,可以和机枪媲美。当然,可持续性和机枪没法比。
但马林也没指望和机枪比,机枪组成火力交叉网的话,可以有效杀伤敌军骑兵的有生力量。而使用一窝蜂的话,只能击溃,不能做到消灭。毕竟,对方若是逃离有效射程的话,并不会完蛋。
不过,马林也没指望消灭莫斯科人的骑兵。因为,这里要考虑平衡问题。若是把莫斯科大公国打太狠了,导致莫斯科大公国全军覆没的话,最后就是便宜了立陶宛人了。
而马林仅仅是想抢莫斯科大公国的人口,又不是给立陶宛人作嫁衣裳的。所以,他只求击溃,不求消灭。
如此,即使马林打了胜仗,莫斯科大公国的兵力也不会损失太厉害,仍然拥有对抗立陶宛大公国的实力。
而且,按照剧本,应该是莫斯科大公国先出动大军打残了立陶宛军队的。然后,马林才会找借口亲自下场。
到时,马林会拿出改良版一窝蜂,一次饱和打击,击溃莫斯科大公国最前面的主力。然后,趁其大军溃逃时,发起进攻,击溃敌军。
但马林会有选择地进行追杀,比如,故意放走对方的轻骑兵。同时,放过大部分普通步兵,只要他们投降。真正追杀的,主要是对方穿着铠甲的重步兵,以及**手、炮手等绝对主力,打压其反抗能力。
如此,莫斯科大公国的正面对战的力量将会被大大减弱。而那些没有铠甲的普通步兵,也许****上不行,可用来守城却是没问题的。
也就是说,马林打击的,主要是莫斯科大公国的进攻力量。而防守力量,则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
这样一来,即使北海国军队撤离了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的军队,也有足够的实力,来做好防守,防备立陶宛人的进攻。
到时候,因为双方都被打残的缘故,他们之间的冲突,就会变为菜鸡互啄,谁也伤害不了谁,最多让对手难受。
这样一来,马林在捞足了好处后,也不用担心立陶宛吞并莫斯科了。而若是两国实力相差不是很大的话,立陶宛这种议会制国家,是很难下定决心和莫斯科死磕的。因为,议员们小心思多。倒是莫斯科这种集权国家,很容易统一思想,与人干到底。
萌玉前世最想不通的一件事,就是同为女儿,妈妈为什么要将她辛苦考上的大学名额给亲妹妹去读书,还将她卖进深山给人做共妻,给妹妹筹集路费。重生归来的江萌玉刚刚逃出人贩子的手中又被买夫给抓了,前世亲妈给自己定下却被妹妹冒用身份夺走的未婚夫救了她,她说你救了我,小女子无以为报,就以身相许吧。可亲妈来时她却潇洒地拍...
记者采访富豪榜首谢闵行,谢总,请问你老婆是你什么?谢闵行心尖儿宝贝。记者不满足,又问可以说的详细一点么?谢闵行心尖子命肝子,宝贝疙瘩小妮子。这够详细了吧?记者们被塞狗粮,欲哭无泪,准备去采访某小妮子,谢少夫人,请问你丈夫是你什么?...
一名身缠七彩恶龙肩扛古老石棺的白发青年,仰望高高在上的诸天至尊万古道祖,淡淡道诸位,我说我这石棺葬过天,你们信么?...
被师傅捡来的小和尚五岁了,该下山找爸爸了。小和尚软软抱着一只小狼崽,迈着小短腿儿冲过去就抱着自己爸爸的大长腿奶声奶气的喊道爸爸!一声爸爸,喊得五位大佬...
什么?居然是人人果实?坑爹呢!黄头发的,想取我姐,先打赢我再说。雾忍,你是打算逗死我吗?这可真是条歹毒的计策。搭乘着穿越者号列车,漩涡观月闯入了这波诡云谲的忍界之中,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