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1章 论孔子 多闻多见 的求知智慧(第1页)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留下了“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的箴言。这短短数语,既是孔子对自身治学态度的坦诚自述,更是对后世求知者的深刻告诫。它像一把精准的标尺,一端批判了“不知而作”的浮躁学风,另一端则为求知之路指明了“多闻多见”的切实路径。在信息爆炸却知识碎片化、创新喧嚣却根基薄弱的当代,重新回望孔子的这一教诲,我们不仅能触摸到古人治学的严谨与谦卑,更能为当下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找到扎根的土壤。接下来,我们将从“不知而作”的警示、“多闻”的价值、“多见”的意义、“择善而从”的智慧,以及这一思想的古今传承与当代启示等维度,全面探寻其中蕴含的求知真理。

一、“不知而作”:孔子对浮躁学风的深刻警示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开篇一句,孔子便明确表达了对“不知而作”行为的否定,以及自身对此的坚守。这里的“不知而作”,指的是那些对事物本质、规律毫无认知,却凭空臆造、妄下论断,或是在缺乏扎实知识基础的情况下盲目创作、实践的行为。孔子之所以对这种行为严加批判,既是对当时社会浮躁学风的回应,也蕴含着对知识本质与求知规律的深刻理解。

要理解“不知而作”的危害,首先需回到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彼时,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传统的知识体系与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一些士人为了迎合诸侯争霸的需求,或是为了博取个人声名,不再潜心钻研典籍、体察世事,反而热衷于空谈理论、编造学说,甚至篡改历史、曲解经典,以“不知而作”的方式获取关注。例如,一些纵横家为了游说诸侯,不顾各国实际情况与历史规律,随意构建“合纵”“连横”的策略,看似言辞华丽,实则缺乏现实根基,最终不仅未能帮助诸侯实现霸业,反而加剧了战乱;还有一些学者为了标新立异,对古代典籍断章取义,凭空阐发所谓“新解”,误导了后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孔子目睹了这些乱象,深知“不知而作”不仅会损害知识的真实性与严肃性,更会误导社会、贻害后人,因此明确表示“我无是也”,以自身的坚守为学界树立了严谨治学的标杆。

从知识本质来看,“不知而作”违背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知识的形成,往往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实践与思考,是人类在长期探索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与规律认知。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都需要以扎实的观察、实践为基础,经过反复验证、不断修正,才能逐步完善。而“不知而作”则跳过了“知”的环节,直接进入“作”的阶段,其产物必然是空中楼阁,缺乏科学依据与现实支撑。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若科学家不进行实验观察、不积累数据,仅凭主观想象便提出理论,这样的理论必然无法经受实践检验,最终会被科学发展所淘汰;在人文领域,若学者不研读经典、不考察社会现实,仅凭个人臆断便着书立说,这样的着作必然缺乏思想深度与现实意义,甚至会传播错误观念,影响读者的认知。

从求知者的个人成长来看,“不知而作”会导致求知者陷入浮躁、浅薄的误区,阻碍其学术素养与认知能力的提升。一个习惯于“不知而作”的人,往往缺乏耐心与毅力去深入学习、细致观察,满足于表面的新奇与形式的创新,而忽视了知识的本质与内涵。长此以往,他们的知识体系会变得碎片化、片面化,难以形成完整的认知框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也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相反,那些秉持严谨态度、拒绝“不知而作”的人,会在求知过程中不断积累、深入思考,逐步构建起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起敏锐的洞察力与理性的思维能力,最终成为真正的学者或实践者。

在当代社会,“不知而作”的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信息传播便捷化、功利化的背景下愈发凸显。例如,在互联网领域,一些自媒体作者为了追求流量,不顾事实真相,随意编造新闻、传播谣言,或是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妄加评论,误导公众认知;在学术领域,一些研究者为了尽快发表论文、获得职称,不惜抄袭剽窃、伪造数据,或是在缺乏深入研究的情况下拼凑成果,导致学术垃圾泛滥;在文化创作领域,一些创作者不深入生活、不积累素材,仅凭套路化的情节与华丽的辞藻进行创作,导致作品缺乏真情实感与思想内涵。这些“不知而作”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信息的真实性、学术的严肃性与创作的艺术性,更对社会风气与公众认知产生了负面影响。孔子“我无是也”的坚守,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领域,都应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对事实的尊重,拒绝浮躁与虚妄,以严谨、踏实的态度对待求知与创作。

二、“多闻”:广纳众长的知识积累之道

在否定“不知而作”之后,孔子提出了第一条求知路径——“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这里的“多闻”,并非简单的“多听”,而是指广泛涉猎、博采众长,主动获取不同领域、不同来源的知识与见解,是知识积累的重要基础。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始终将“多闻”作为求知的重要方法,他的言行也为“多闻”的价值做出了生动诠释。

(一)“多闻”是拓宽知识边界的必经之路

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任何个人的认知都存在局限,只有通过“多闻”,广泛接触不同的知识与观点,才能打破认知边界,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拓展。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早年生活贫困,但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四处寻访名师、学习知识。他曾向老子请教礼学,向苌弘学习音乐,向师襄学习弹琴,从不同学者的教诲中汲取智慧;他还广泛阅读古代典籍,对《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进行深入研究,从中获取历史、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知识。正是通过这种“多闻”的方式,孔子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构建起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最终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学术发展史上,“多闻”是学者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前提。例如,汉代的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不仅广泛阅读宫廷藏书,还游历天下,走访历史遗迹,向民间长者请教历史典故,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他的“多闻”不仅包括对文献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对民间智慧的吸纳,正是这些丰富的知识积累,让《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宋代的朱熹为了构建自己的理学体系,广泛研读儒家经典、道家思想与佛教典籍,甚至对自然科学知识也有所涉猎。他通过“多闻”,博采众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最终形成了系统的理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代社会,“多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学科的细分,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若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不主动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很容易陷入“知识孤岛”,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许多重大突破都源于跨学科的融合,如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撑,若科研人员只专注于计算机科学,不“多闻”其他领域的知识,便难以实现创新突破;在企业管理领域,管理者需要了解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还需要关注政策变化、市场动态等外部信息,只有通过“多闻”,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带领企业适应市场竞争。

(二)“多闻”需秉持理性态度,避免盲目接纳

“多闻”并非不加分辨地“全盘接收”,而是要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保持理性的判断能力,筛选出有价值、正确的知识与观点。孔子强调“择其善者而从之”,便是提醒求知者在“多闻”的过程中要学会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若缺乏辨别能力,盲目接纳所有听到的信息,不仅无法实现知识的积累,反而可能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形成错误的认知。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多闻”的渠道日益丰富,从书籍、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体,到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平台,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既有科学、客观的知识,也有虚假、片面的谣言;既有深刻、有价值的见解,也有肤浅、功利的言论。因此,“多闻”更需要伴随理性的筛选与判断。例如,在面对网络上的健康养生信息时,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专家建议”或“民间偏方”,而应通过权威的医学书籍、学术论文或正规医疗机构的信息进行验证,筛选出科学、有效的养生知识;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不能只依赖单一的教材或老师的讲解,而应阅读不同学者的着作、论文,了解不同的学术观点,通过对比、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避免陷入片面的认知。

历史上,因缺乏“择善而从”的理性态度,盲目“多闻”导致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在近代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传入后,盲目推崇西方的一切,甚至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主张“全盘西化”,这种缺乏辨别、盲目接纳的态度,不仅未能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反而导致了文化认同的危机;在学术研究中,一些学者盲目追随国外的学术潮流,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导致研究成果缺乏现实意义,难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些案例都表明,“多闻”若缺乏理性的筛选与判断,只会适得其反。

(三)“多闻”的本质是主动求知,而非被动接收

真正的“多闻”,并非被动地等待信息上门,而是主动地去寻找、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与见解。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并非单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是为了通过游历,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与民风民俗,获取书本之外的知识。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孔子的谦逊态度,也表明他将每一次与人交往都视为“多闻”的机会,主动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与长处。

在传统社会,由于交通与信息传播条件的限制,“多闻”的难度较大,但求知者依然通过各种方式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古代的文人学子常常通过“游学”的方式,走访名山大川,拜访名师大儒,与其他学者交流探讨,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一些商人通过走南闯北的经商经历,了解不同地区的物产、风俗与市场需求,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知识与社会经验。这些主动“多闻”的行为,不仅帮助他们积累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在现代社会,虽然信息获取变得便捷,但“主动求知”的本质并未改变。许多人看似每天接触大量信息,却只是被动地刷手机、看视频,接收的多是碎片化、娱乐化的内容,难以实现真正的知识积累。而真正的求知者,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阅读书籍、学习课程、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主动寻找与自己专业、兴趣相关的有价值信息,通过主动“多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素质。例如,一些职场人会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新技能、新知识,参加行业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通过主动“多闻”,适应职场的变化与发展;一些学生不仅认真学习课堂知识,还会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参加科研项目、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主动“多闻”,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多见”:躬身实践的认知深化之途

在“多闻”之外,孔子还提出了另一条求知路径——“多见而识之”。这里的“多见”,与“多闻”相辅相成,却又各有侧重:“多闻”侧重于通过听觉、语言等间接方式获取知识,而“多见”则侧重于通过视觉、实践等直接方式观察事物、积累经验,是认知深化的重要途径。孔子强调“多见”,体现了他对实践的重视,也揭示了“知”与“行”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多见”是获取直接经验、深化认知的基础

知识的获取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他人传授、书籍阅读等间接方式获取的间接经验;二是通过自身观察、实践等直接方式获取的直接经验。“多闻”主要对应间接经验的积累,而“多见”则主要对应直接经验的获取。虽然间接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获取大量知识,但直接经验对于认知的深化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多见”,亲自观察事物的发展过程、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将间接经验转化为自身的认知与能力。

孔子一生非常重视“多见”,他不仅通过阅读典籍获取间接经验,还通过广泛的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例如,他曾担任鲁国的司寇,参与国家治理,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了当时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矛盾,这些“多见”的经历,让他对“礼”“仁”等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为他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提供了现实依据;他还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历时十四年,途经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亲眼目睹了不同国家的政治状况、社会风貌与民生疾苦,这些“多见”的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让他的思想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能够针对不同国家的问题提出切实的建议。

在科学研究领域,“多见”是获取科研数据、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科学家们通过“多见”——观察自然现象、进行实验操作、开展田野调查等,获取第一手的科研数据,再通过分析、总结,提出科学理论或验证已有理论。例如,达尔文为了提出“进化论”,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军舰进行环球航行,在世界各地观察不同的动植物物种、地质地貌,收集了大量的标本与数据,这些“多见”的经历,为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竺可桢为了研究中国的气候变迁,长期坚持观察记录气象数据,还通过考察古代的文献资料、文物古迹、树木年轮等,获取了大量的历史气候信息,这些“多见”的努力,让他对中国气候变迁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多见”也是提升能力、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育领域,教师只有通过“多见”——观察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差异、成长需求,才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在医疗领域,医生只有通过“多见”——接触不同的病例、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参与复杂的手术,才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在艺术创作领域,艺术家只有通过“多见”——观察自然景观、体验社会生活、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才能获取创作灵感,创作出具有深度与感染力的作品。

(二)“多见”需注重细节观察与深度思考,避免流于表面

“多见”并非简单的“多看”,而是要在观察的过程中注重细节、深入思考,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提炼本质。若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即使“见”得再多,也难以实现认知的深化,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记忆层面。孔子强调“多见而识之”,其中的“识”,不仅指“记忆”,更指“理解”“认识”,即通过观察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知。

热门小说推荐
女总裁的贴身保镖

女总裁的贴身保镖

一代地下王者回归都市,意外地成了美女总裁的贴身保镖,身边更有一群形形色色的女人。没办法,他只能以风流不下流的本色流连在美女丛中。且看以捍卫美女贞操为己任的宇文龙,如何用一腔骚情和两只铁拳,打下一片风骚的暧昧江山,演绎香艳与彪悍的人生。小说网2014年度潜力之星龙血征文活动入围作品,质量保证,大家可以放心收藏...

锦乡里

锦乡里

皇孙陆瞻前世与乡野出身的妻子奉旨成婚,一辈子貌合神离,至死相敬如冰。重生回来他松了口气,并决意从根源上斩断这段孽缘。不想等到一切如愿,他却忽然发现他前妻不,他妻子,他媳妇儿,孩他娘!不但也在一直像避瘟神似的避着他,而且还在他处心积虑揭破敌人阴谋且累得像条狗的时候,却把她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在村里遛着狗,赏...

总裁老公惹不得

总裁老公惹不得

四年后,她携子归来。一个矜贵霸道的男人突然闯进她的世界,说,孩子的爸爸是谁?一个缩版的他突然跳出来,哪来的男人,敢抢爷女神!萧夜凌,女人,偷生我儿子,知道什么下场吗?啊?作为补偿,做我老婆,一辈子!婚后,夫妻虐渣顺带虐狗。...

恐怖女主播

恐怖女主播

我叫元君瑶,一个和我格格不入的名字。我天生顽疾,丑到畸形,从小脸上就开始长瘤。三个月时,父亲就离开了我,十五岁时,我又克死了母亲,只有外婆拉扯着我和异父异母的弟弟长大。但因为一场意外,我被献给了一个和我本该不会有任何交集的男人。为了复仇,为了讨回公道,我开始了主播的道路。我…是一个专门直播见鬼的网红女主播!...

重生投资大佬

重生投资大佬

重生在零八年你会做什么,林寒告诉你,先赚它十个亿,然后你懂的!...

最强狂婿

最强狂婿

偶得上古神帝之传承,身为赘婿的萧凌然,新的人生开启。纵横都市,唯我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