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元璋眉头紧锁,久久不言。
聊到这份上,已经可以说是思想层面的争执了,或者说对于大明国策的定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元璋非常清楚,有些东西并不是自己规定,就能不变的。
以大孙如此‘大逆不道’的性格,就算是自己定下什么祖训,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只是看大孙的眼神就明白,性格和自己类似,极为执拗。
哪怕是现在自己能反对,但日后即位的时候,该如何改还是会如何改。
其实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朱元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都已经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了。
主要对于大孙,朱元璋从最开始的宠溺,到现在几乎一直都在用平等的态度交流。
类似于朱元璋这样的性格,旁人根本难以想象,总的来说还是心中对于大孙有所愧疚,才会在很多地方迁让。
遇到自身心中反对的问题,首先不是以暴躁的态度压制,为了这难得的爷孙情,会去思考,以理服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朱元璋的治国思想,儒家学说中的君臣纲常,对于统治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道佛不能比。
“大孙你也不必拐弯抹角了,直接跟咱说说,在你的心中,对于科举取士这块,到底是如何作想的。”
良久,朱元璋选择将这个问题直接抛回大孙。
既然大孙觉得八股取士不行,那就提出一个更好的法子来。
朱英闻言也不犹豫,直接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学子寒窗苦读十年,然而在取得功名之后,这些诗词歌赋并不让他们学会如何快速治理地方。”
“因此孙儿认为,可以将科举细分开来,如同六部一般,分为六个方向。”
“四书五经也不可少,可择取其中部分作为关键,其次根据考生自己选择的方向不同,加以考校。”
“譬如考向刑部,则四书五经、大明律、大诰,各占其三,而后综合评估,优等则上。”
朱英当然不会选择一杆子先将儒家打死,毕竟就目前大明而言,儒家的治国思想作为主流,还是非常不错。
现在也没有别的思想可以代替儒家。
只是说如同后世的大学一般,把本来统一的国考,变成专科。
至于顶尖人才,当然是还可以向上晋升,大明国子监里的天才,可不在少数。
这样一来,其实等于将科举的内容,进行了扩宽,不再是四书五经为全部,只是作为思想上的辅助学科。
而学子们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向,这样在考取功名后,就能进入对口专业,迅速上手。
不会出现刑部的官员入职后,连大明律都没读过,判案的时候闹出笑话。
当然转了这么多圈子,其实朱英的最大核心还是在于工部。
这些途径,主要就是为工部打造的。
工部负责的范围很是广阔,譬如军备制造,农业工具等等。
基本上是涉及军工业,和农业本身。
但是现在工匠的地位太低了,虽说是士农工商,实际上却是士商农工。
然而工部,却是生产力的关键。
像是材料本身的研究,火器火药的研究等等,这些才是生产力的关键。
爷爷去世的时候,轰动全城...
...
整个云州市的人都知道苏家有个臭名昭著的二小姐,没人愿意娶。苏子悦只好自己找人求嫁,好不容易嫁出去了,老公却是个三无男人,房子没有,车是借的,存款就不要问了,怕伤人自尊。可是,三无老公摇身一变,成为了响当当的欧洲金融大亨L.K集团的总裁,绝对的有钱有权的大人物,苏子悦一脸懵逼。你说你没房子?在云州市没有。你说车是借的!哦,那辆车我后来送给手下了。苏子悦怒了骗子!离婚!秦慕沉危险的眯起黑眸不负责你想白睡?苏子悦秒变怂货不不敢...
什么?居然是人人果实?坑爹呢!黄头发的,想取我姐,先打赢我再说。雾忍,你是打算逗死我吗?这可真是条歹毒的计策。搭乘着穿越者号列车,漩涡观月闯入了这波诡云谲的忍界之中,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崭新篇章!...
弘治十一年,弘治中兴正由兴盛走向衰落,贤臣们年衰致仕,内阁三人渐渐老去,弘治皇帝励精图治,也无法将大明推向更高的太平盛世。此时,京城西北角的破旧院落中,一个书生正翻阅着史料,检查这个大明和穿越前那个,是否严丝合缝。...
唐蜜穿越成为替嫁小娘子,稀里糊涂地嫁进了秦家。家徒四壁一穷二白,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这日子还怎么过?唐蜜撸起衣袖,露出掌心灵泉,带领家人努力种田耕地。从家徒四壁,到良田万倾,他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男人一把将她抱住现在咱们有钱有地有房子,就差生个孩子了!(温馨治愈系的种田宠文,稳定日更,本文首发云起书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