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中文网

三藏中文网>重生包国维之谍海纵横 > 第25章 八极拳(第1页)

第25章 八极拳(第1页)

包国维只见空地中央那名高大武师沉腰坐胯,两条腿仿佛落地生根。一个人定在在那里,气势却像是一座山,渊停岳峙。

头上虚灵顶劲,腰腹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左右撑开,头脚和两臂一横一竖,一展一束,整个人框架不软不散,上身身形结构恍如天主教堂中央大理石质地的十字架——两仪桩十字劲。

但这位武师显然不是站死桩的武学新手,只见他马步定立了一会儿,身形突然开始动了起来。

手脚齐动,拳肘一线,身形恍如拉弓——拉弓式。随即后脚提、前脚蹿,后脚变前脚,落地一跺,霎时间双脚催腰胯,腰胯催肩背,肩背如圆盾,整个人贴身撞到身旁的树上,发力又短又急,去势舍身无敌,动作催枯拉朽。

在撞击树干的同时,一口气从那武师的丹田起始,迅速顺着胸腔、喉咙而上,最后“哼”的一声,在口鼻处发出一阵浑厚的虎豹雷音。那如腰粗的杂树被这股大力一撞,如筛糠一般地抖动起来,树叶发出急促的沙沙声。看来刚才包国维听到的声音正是来源于此。

也就是在那武师硬撼大树的同时,包国维看到了他的脸——高颧骨、面容清瘦,正是新来的体育老师李德松。

包国维再定睛细细观察他骨架宽大的肩背,这么一看果然有点消瘦,脊背上筋骨明显,很难想象刚才那震天动地的动静是这具看起来显得有点干瘦的身体发出来的。真是不可思议。

包国维还发现李德松右背上的一处异常——一块银元大的疤痕。这种伤疤包国维可不陌生,他前世当兵时在一些参加过实战的战斗英雄身上看到过类似的东西,这分明就是小口径子弹创伤留下来的伤疤。

包国维心里顿时疑云重重——一个练硬功却身体干瘦的武师,身上还有小口径子弹留下的疤痕。这李德松的身份绝对不简单。

……

李德松怒涛崩雷般撞击树干之后,身形后撤又回到了之前的静桩。静桩定立一会儿,又开始硬撼树干,肩背、前胸、大臂、来回反复,无死角地锤炼着整个躯干。

看地面早就秃了皮的草地和变得油亮的树皮,还有李德松身上蒸腾起来的白烟、额头上的汗珠,包国维知道李德松在这练功已经练了不少时间。

包国维虽然自嘲自已是武学白丁,但对于李德松所练的拳法他是认识的。

这标志性的两仪桩、刚猛爆裂的发力方式和犹如虎豹雷音的擤气声音,都说明了一件事,这就是近代以来名家辈出的拳法——八极拳。

这八极拳原名“巴子拳”,是北方方言的发音。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一种说法是八极拳握拳时,手型犹如农具钯子,所以本名应该叫“钯子拳”。

又因为“巴”常被用来做“钯”的简字使用,所以有了“巴子拳”这个名号。此名号最早见于戚少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由此可见八极拳的流传之久。

但“巴子拳”这名字太粗俗,所以前朝康熙年间,八极拳传人吴钟将其改名为八极拳。“八极”这两个字一是契合八极拳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的内涵;二是符合八极门极重视淬炼的八个身体部位,即:头、肩、肘、手、尾、胯、膝、足。也算是恰如其分,所以自此后世以“八极拳”这个名号传名。

后世民间流传一句话叫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的名声之响亮、武林地位之崇高由此可见一斑。

包国维前世与八极拳结缘始于行伍。那时他距离退伍已经不足两月,沧州八极拳名家吴氏八极拳的嫡传传人来军营里传授八极拳,包国维跟着练了几手。

但他不久之后就退伍返学,未能成就技艺,之后一直心心念念。

但一是苦于学医功课繁多,每天疲于奔命;二是穷文富武,他一穷医学生,囊中羞涩,难付束脩,所以一直不曾有机会寻名师求艺。只能通过各类信息渠道了解这路拳法。

这越了解越是沉迷,但这态度也越是谦逊。包国维深知八极拳之博大精深,自已只懂些皮毛,门都没入,所以一直以武学白丁自嘲。

不过有一句话他没说错,那就是八极凶猛爆裂,发力刚猛至极。仅靠看几次演练是不可能学会的,他不存在偷师的可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抗战:从雪豹亮剑,我是军阀之王  梦回1949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重振中华1910  谍战民国:八宝提灯  谍战:我自盛世中来  蛰伏之闻风而动  志愿军:特种兵重生抗美援朝  带着超级工业母机穿越亮剑  抗战:袁大帅嫡子我成了黄埔校长  抗战:都重生了谁还当少帅啊  云雨之殇  抗战:无敌复制  就像他父辈和祖辈曾经的模样  谍战之王:我有任务自动完成系统  谍战:这剧本给你你要不要?  谍战:谁让他卧底的!  一觉醒来成了文三,很慌?怎么办  抗战:开局百万自爆无人机  谍战:最强特工,开局拜师郑耀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武侠小说一二看书网33言情网开心小说网随梦小说随梦小说网青帝文学网要看网奇书网书香小说网TXT小说网寻书书眼看书小说网眼看书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