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那就试一试吧,我也长长见识。”李世民很爽快答应了,作为一个很注重民生的皇帝,李世民几乎每年都很是担心各地的粮食产量。
说着,李世民就把自已的布鞋和袜子给脱了,扔到了一边,直接和别的农户那样,踩着在泥土里。
他知道,只有这样的耕种才是最好的,而不是像是亲耕那样,就拿着锄头在那里做做样子。
李世民拿着这曲辕犁在田地里开始犁地,感觉拿着在手上确实是感觉轻盈些,而不像过去的那么重,那么的累赘,没几下,手就要发酸。
“老哥,这个还可以随便的转向,你看看,以前的那种,想要转向十分的困难麻烦,现在这多简单,多轻松。”农户汉子还开始给李世民讲解起了这曲辕犁到底是该如何使用。
听完了农户汉子对曲辕犁的讲解了以后,李世民心里喜不自胜,这谢成,果真是上天派来给大唐的栋梁。
幸亏他这次亲自微服私访来到了晋阳,才能慧眼识珠发现了这位大才,如若不然的话,大唐失去了谢成,如此一位大才在他手中流失,弃之不用了,那可是祖宗和后代子孙都怪他。
就光是这个曲辕犁,就可以在以后的农事上,不知道造福多少百姓了。
自隋末天下大乱以来,人口流失户口大减,不少的农田都成了无主的荒地了,就是因为没有那么多人耕种,人力也都是有限。
现在有了更省力可以开荒耕种的工具了,那么可以种植庄稼就多了,收上来的粮食多了,那以后的人口自然也会多起来了。
“好啊,此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你们这谢大人能臣也,这样的人才以后要是不入朝堂,那都是朝堂的损失了。”李世民感慨着道。
“这是当然的,就没有谢大人这么为我们着想的官员,我们今天刚去府衙说了想打井,谢大人就立刻安排了工匠来勘测和开工了,不过是半月左右就能帮我们把井打好了。”农户汉子笑道。
“还有我们谢大人说开幼儿府学,让我们把家中所有孩子都送去上学,还不要我们的束脩和纸墨钱,我们都不敢相信,但是也就是谢大人了,都一视同仁。”
“谢大人,还建立了医馆,那里的草药都便宜,郎中问诊和抓药都是有固定的收费,让我们老百姓也不怕那些个头疼脑热了。”
“谢大人是真正为我们百姓想着的父母官,要是谢大人进了朝堂,我们自然为他高兴,可不知道到时候是个什么样的知府来,还会不会有谢大人这么好。”
田间地头的这里,百姓们提起谢成,都是不吝夸赞之词,可见谢成在百姓们心里的口碑。
李世民心里都有些吃醋了,要是他这个皇帝,也能够有百姓如此好评的话,自已也才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也能在玄武门之事上,堂堂正正的任人评说。
现在能助他这个皇帝在青史上留下明君称谓的人,必定有谢成一个,他也要把谢成带回长安去。
“是啊,有谢大人如此人才,在地上还是在朝堂,都会是大唐之幸也。”李世民满意点点头,说道。
李世民这话,让跟着在他身边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陛下确实是没少夸赞他们这些大臣,也说过大唐有他们,是大唐之幸也,可现在却把这个词用在了谢成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身上。
看来,这个谢成的未来可期也,前途不可限量。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个老狐狸心里都有了想法了,谢成既然是入了陛下的眼,那么他们家里都有女儿的,不妨是可以把谢成这样的人才收入自已门下,和自已成为一家人,这样的话照应着,家族也还能兴盛个二十年。
到时候如果家里能出个两代宰相,或者说三代宰相,这也是一番佳话,起码在读书人心里,也是个极有地位必须要尊重的家族。
“是啊,这个谢大人,确实是能臣,有如此臣子造福于晋阳,也是陛下的圣德所至。”房玄龄不着痕迹的拍马屁。
“对,这都是陛下的贤德教化,天恩深厚。”杜如晦也不甘示弱道。
“没错,我们谢大人也说了,他能有如今,晋阳能有如今,这都是陛下圣明,陛下的圣德,我们都要好好的各司其职,以后才能以报大唐,以报陛下。”农户汉子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说道。
这确实是谢成所说的,毕竟,谢成做的这些事都太离经叛道了,也太让人意想不到了,如果不把这些名义上的事情处理好,说不得谢成就要被扣上收买民心的帽子了。
历朝历代帝王谁不是对这些事情极其敏感,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汉武帝哪怕是对亲儿子也是照样下手,就说李世民的曾孙子,李隆基,那也不是个狠人,一天之内连杀了三个儿子。
“好,好一个谢大人,忠君忠国,不愧是我大唐官员之楷模,要是我大唐官员都能如谢成一般,何愁天下不平。”李世民很满意。
在田间地头走完几圈了以后,看着田地里辛勤劳作的百姓们,李世民感受到了那种生机盎然的蓬勃生命力。
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跟着要回去城里了。
只不过,在回去的时候,李世民就看到了这村子里各家各户都是炊烟袅袅。
现在的大唐还是只吃早膳和晚膳,一天吃两顿,一日三餐还是到了宋朝宋仁宗开始才流行了起来。
“丽儿,这些农户们家中为何都炊烟升起,莫不是都在做饭?”李世民问道。
长乐公主点点头,“确实是如此,他们从贞观元年开始就都是家家户户一日三餐了,就是吃早,中,晚三次膳,女儿也正要带阿耶和叔父们去城中的景楼去用午膳。”
“他们家家户户都是一天就都用三次膳?这能吃得完吗,这要是吃不完,这不是浪费了吗?”杜如晦问道。
“就是,这要是一天吃三顿,这粮食还能够吃吗?就不知道省着点吗?”房玄龄担心道。
就是长安城的富户们每天也是吃两次膳,就是怕粮食不够吃,就算是吃不完,也要等到新的粮食下来了,才把这些旧粮给卖了,无论如何也不吃三顿,就是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若是每天都习惯了用三次膳了,那以后都如此,碰上个灾荒年,那还怎么能坚持下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斗罗:我收集华夏信仰成神 明末:穿成阉党大少的我是反派 万界直播:古人一起陪我刷题补课 穿越大宋,陪包相爷拨疑断案 三国:我赵范,寡嫂绝不许嫁赵云 开局绑定三个系统,还有谁? 穿越为始皇帝:开局觉醒人皇系统 无敌少年闯明末 穿越大明之我是朱家血脉 反清不复明 民国大军阀:重铸汉家江山 帝国:东方铁十字 三国:开局代替诸葛亮,成了刘备 融合霸王之力,我真没想当皇帝啊 大乾收尸人 叛军来袭,废柴皇子开局召唤吕布 我刷短视频,上下五千年吵翻了 穿越南宋,救岳飞娶唐婉自立为王 我,不是钓神 这个皇帝朕不当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