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各个领域,交通领域无疑是变化最大的,长夏铁路已经在稳健的运行,成为国家中部的陆上大动脉,夏广铁路和长兰铁路都在大规模的建设,唐朝百姓们非常喜欢通过铁路出行、运货。
蒸汽轮船已经大规模投入运行,海上和内河航运的速度和规模明显提升,南方在水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物流的效率更高,经济的发展相对快于北方。
夏原淮河大桥成为全国瞩目的大工程,淮河中耸立一排巨大的桥墩,非常震撼人心,两岸人民都期待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西运河四个河段同时开工建设,五六万民工不停施工,建成后将在夏原西面形成新的水运通道。
由于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很多有钱人都选择用混凝土和砖石建房,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是高大坚固、美观耐用,看起来非常大气上档次。
工商业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供销两旺,开厂开店能致富,进城务工能赚钱,成为人们的共识。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唐朝的城市化进入了快车道,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各个城市的人口快速增加。
到了元和十四年,夏原的人口已经达到八十多万,赶超长安的势头非常明显,其他一些重要的城市的规模也在扩大,一些重要的矿业基地、交通中心也逐步发展成颇具规模的城市。
边疆开发和襄人汉化进展的也相对顺利,大批的汉人到边疆地区垦荒、经商、从教,不仅解除了内地无地、少地农民的困境,也繁荣了边疆地区的经济。
随着襄人学校的建立,普通话和简化字的推广,襄人与汉人之间的沟通相对顺畅,很多襄人感觉要想能做官、能赚钱,必须要学会汉语。
教育、商业、行政三大力量的渗透,有力的推进了襄人汉化的进程,中上层的襄人不仅热衷学汉语,甚至模仿汉人的生活方式,与汉人的融合度不断提高。
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小学、初中、高中、中专的运行完全进入正轨,人们都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但凡家里有点条件,都积极把孩子往学校里送,每年各个学校的招生考试,竞争非常激烈。
科工部下属的科学院广招贤才,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在技术上有所建树,科学院都愿意花重金吸引过来,出资供他们搞研究。
按照计划,元和十六年第一批高中生就要毕业了,必须要提前开展建设大学的事宜,白居易专门向李纯汇报组建大学的情况。
白居易说:“陛下,按照朝廷的要求,各道要组建一所综合性大学,教育部负责组建几所专科大学,臣建议在夏原组建工业、政法、农水、师范、财经、医药、工程七所专科大学,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纯道:“这七所大学基本覆盖了目前社会上需求的各类人才,朕都同意,这些学校的校址选好了没有?”
白居易说:“校址目前不好选,夏原城内目前已经没有空地,城外又比较偏僻,臣来正是要请示此事。”
李纯道:“目前城内已经没有空地,要建七所大学,基本不可能,南边是淮河,东边是工业区,都没法建,干脆就在城北丁圩乡一带建这几所大学吧。”
白居易说:“陛下,丁圩乡那边是不是有点偏了,都属于纯农村地区,怕是环境有点差。”
李纯道:“丁圩位于夏原到亳州的官道沿线,交通还算便利,初期建这几所大学,规模都不会很大,后面肯定要扩建,甚至还要增加其他大学,所以要选一个土地充足的地方,再说学校就是安心学习的地方,不宜在喧闹的城市里。”
白居易说:“那这七所大学就选在丁圩一带集中建设,各自预留一些土地,只是一下子建设好几所大学,需要不少经费,还请陛下定夺。”
李纯道:“经费的事你不用愁,直接跟财税部对接就好,关键是要选择一支合适的教师队伍,这个问题很重要。”
白居易说:“组建七所大学,需要各行各业的不少专才,这点仅靠我们教育部有点力不从心,还需要相关部门一起配合,搜集一些人才过来充任教师。”
李纯道:“你说的对,这几所大学和各个部门密切相关,组建这7所大学就由教育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力争在元和十六年正式开学。”
白居易按照李纯的要求,带人到城北丁圩乡一带选择校址,又协调京畿道搞好拆迁。为了加快建设进度,教育部的官员全力以赴,一方面与相关部门官员共同推进七所大学的建设,一方面搜集人才组建教师队伍。
各项事业的推进,使唐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朝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李纯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发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隐忧,最让人担忧的是华襄摩擦、贫富差距、腐败抬头三个问题。
李纯也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产生新的问题,虽然朝廷也采取了很多预防性措施,但有些问题还是暴露出来。
朝廷在推行华襄分治时,虽然出台了一些差异化政策政策,比如规定华襄分姓、华襄禁婚,对襄人在做官、出道、文字上作了限制。
但是也要求各地不得压迫襄人,不得随意加码,不得损害襄人的正当权利,要维持华襄和睦的关系。朝廷特别重视保障襄人的财产权和正当的收入,严禁各地区别对待、增加襄人的赋税,不得设置行业门槛。
大多数地方官员虽然偏向华人一些,但是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特别是在事关切身利益的各项基本权益上坚持华襄一致,出现了以柳宗元、刘禹锡、李德裕为代表的对华襄和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官员。
但是也有部分汉族官员顽固坚持狭隘的大汉人主义思想,对其他民族存在明显的压迫和歧视思想,秦陇道灵州(今宁夏北部)刺史张仲方,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灵州地处贺兰山东麓,黄河贯穿而过,其州城灵武是当年朔方节度使的驻地,是安史之乱李亨称帝和起家的地方。
灵州虽地处西北,干旱少雨,但西有贺兰山阻隔风沙,黄河又流经此地,境内的平原经过黄河水的灌溉,比较肥沃,被称为“塞外江南”。
灵州历来是各族杂居之地,唐初以来,党项族大规模迁移到灵州及周边数州,成为这里最主要的少数民族。
党项人过着游牧生活,喜欢在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在吐蕃强大时,党项人曾依附过吐蕃人。
后来李纯重振大唐声威,收复了陇右一带,在关内道的基础上,建立了秦陇道,灵州的党项人成为唐朝的属民。
元和十一年开始,朝廷开始推行开发襄人地区的政策,很多秦陇道的无地汉人看中了这块肥沃的土地,纷纷来灵州垦荒。
灵州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汉人开垦的土地多了,党项人游牧的草场自然就少了,纠纷也就出来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前夫哥非要和我炒CP 火影:大筒木的宝可梦培育屋 狐狸室友总喊我老婆[重生] 恶女一笑,将军折腰 穿越笑傲,一统江湖 官场大秘:没事你找秘书干嘛! 琉璃诺前传 市长秘书求我我反手举报 什么叫我是怪谈? 这剧情不对 飞来的儿子 带着绿茶好孕系统穿七零 完美世界:重瞳开天,羽化登仙 重生姜子牙:开局封神系统 我在永夜打造庇护所 总裁他脑子有病 前锋 深渊骑士团:我的团员都是问题儿童 错爱搭子后,程总跪求复婚悔哭了 天命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