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答: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如灭魏之后,未识天命所归何人。但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方息耳(实话而不伤脸面,妙言也!)。
权大笑言:芝之诚款,乃如是耶!遂厚赠邓芝还蜀。
自此吴、蜀通好。
三、自讨没趣
魏国细作人探知此事,火速报入中原。
魏主曹丕听知,大集文武,商议起兵伐吴。
此时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已亡(二人尚在,曹魏能长久乎?)。
侍中辛毗出班奏言:莫若养兵屯田十年,足食足兵,然后用之,则吴、蜀方可破也。(摁住急功近利的心,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丕怒言:此迂儒之论也!即传旨起兵伐吴。
司马懿奏言:吴有长江之险,非船莫渡。丕必御驾亲征,可选大小战船,从蔡、颖而入淮,取寿春,至广陵,渡江口,径取南徐:此为上策。(拍马屁乎?)
丕从之。
日夜并工,造龙舟十只,长二十余丈,可容二千余人,收拾战船三千余只。
魏黄初五年秋八月,会聚大小将士,令曹真为前部,张辽、张郃、文聘、徐晃等为大将先行,许褚、吕虔为中军护卫,曹休为合后,刘晔、蒋济为参谋官。前后水陆军马三十余万,克日起兵。
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在许昌,凡国政大事,并皆听懿决断(得领导之心者,方可委以重任!)。
东吴细作探知此事,报入吴国。
近臣慌奏吴王言:今魏王曹丕,亲自乘驾龙舟,提水陆大军三十余万,从蔡、颖出淮,必取广陵渡江,来下江南,甚为利害。
孙权大惊,即聚文武商议。
顾雍言:可修书与诸葛亮,令起兵出汉中,以分丕势;一面遣一大将,屯兵南徐以拒之。
权言:非陆伯言不可当此大任。雍言:陆伯言镇守荆州,不可轻动。
权言:权非不知,奈眼前无替力之人。言未尽,徐盛从班部内应声而出言:盛虽不才,愿统一军以当魏兵。若曹丕亲渡大江,盛必主擒以献权;若不渡江,亦杀魏兵大半,今魏兵不敢正视东吴。
权大喜言:如得盛守江南一带,权何忧哉!遂封徐盛为安东将军,总镇都督建业、南徐军马。
盛谢恩,领命而退,即传令教众官军多置器械,多设旌旗,以为守护江岸之计。
吴王侄孙韶挺身出言:欲破魏兵以擒曹丕,盛何不早发军马渡江,于淮南之地迎敌?直待曹丕兵至,恐无及矣。
孙韶字公礼,官授扬威将军,曾在广陵守御;年幼负气,极有胆勇。
盛言:曹丕势大,更有名将为先锋,不可渡江迎敌。待彼船皆集于北岸,盛自有计破之。韶言:韶手下自有三千军马,更兼深知广陵路势,韶愿自去江北,与曹丕决一死战。如
不胜,甘当军令。
盛不从。
韶坚执要去,盛只是不肯,韶再三要行。
盛怒言:韶如此不听号令,盛安能制诸将乎?叱武士推出斩之。
刀斧手拥孙韶出辕门之外,立起皂旗,韶部将飞报孙权。
权听知,急上马来救,武士恰待行刑,孙权早到,喝散刀斧手,救了孙韶。
韶哭奏言:韶往年在广陵,深知地利,不就那里与曹丕厮杀,直待丕下了长江,东吴指日休矣!
权径入营来,徐盛迎接入帐,奏言:权命盛为都督,提兵拒魏,今孙韶不遵军法,违令当斩,权何故赦之?
权言:韶倚血气之壮,误犯军法,万希宽恕。
盛言:法非盛所立,亦非权所立,乃国家之典刑也。若以亲而免之,何以令众乎?
权言:韶犯法,本应任盛处治,奈韶虽本姓俞氏,然权兄甚爱之,赐姓孙;于权颇有劳绩。今若杀之,负兄义矣。盛言:且看权之面,寄下死罪。(法不外乎人情)
权令孙韶拜谢。
韶不肯拜,厉声而言:据韶之见,只是引军去破曹丕!便死也不服盛的见识!(凡事有度,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万云录 八零老太重生随军,白眼狼悔断肠 穿越种田文那些年(快穿) 末世天灾:我娇养反派种田成大佬 恶毒向导不装了,全员火葬场吧 从乞丐到圣人 绑定五个道侣后,恶女深陷修罗场 重生1990:老婆,我养你 穿书剧情结束后 请同学斩妖 404异常管理局 幼龙的人类观察记录 四合院:贾张氏哭我丧,我反手一耳光 爱意沉沦 师尊他真没想养替身[穿书] 和病娇邪神婚配,我成了诡异主宰 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 七零随军西北,我靠种地成家属院团宠 重生之我在异界当大佬 红尘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