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中文网

三藏中文网>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349章 科举取吏(第1页)

第349章 科举取吏(第1页)

二人稍顿,但还是表示了赞同:“陛下此策甚妙!既可让新官熟悉实务,又能统一政令思想,避免他们到任后被地方势力裹挟。”

朱由校微微颔首,话锋一转,“吏政讲习所只是‘治标’,要想彻底解决吏制问题,还需‘治本,据朕所知,我大明的知县任职之后,大多依靠下面的佐贰官和小吏处理政务?”

“是,确有此事!”

“国朝历来重官而轻吏,官员由科举选出,流动性大;吏员则由地方招募,熟悉实务却无晋升通道。

这些吏员辅佐官员处理政务,少则数年,多则十数年,对地方利弊了如指掌,却因‘不入流’,终生难有出头之日。

久而久之,便有人心生怨怼,与士绅勾结,借职务之便谋私,甚至架空官员”

他看向两位阁老,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朕想,能否改‘科举取官’为‘科举取吏’?秀才可入县衙为吏,负责文书、账册;举人可入州府为曹吏,分管钱粮、刑名、徭役;进士可入省道或中枢为司吏,从基层做起,熟悉实务后再逐步提拔。”

“如此一来,官吏皆由朝廷选拔任命,俸禄由朝廷发放,既能杜绝吏员与地方士绅勾结,又能让人才循序渐进,避免‘眼高手低’之弊。”

“陛下,万万不可!”这话刚出口,方从哲与李邦华便齐齐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惊惶。

改革科举内容,增设策论与算学,尚在可议之列——盛唐时科举便有明法、明算等科,前人已有成例。

但这“科举取吏”之议,简直是要动摇千百年来“官尊吏卑”的根本!

此事若成,不仅朝堂之上要掀起轩然大波,天下读书人恐怕更要群情激愤——寒窗苦读挣得的功名,竟要与那些操持贱役的胥吏同列?

方从哲膝行两步,急声道:“陛下!吏员之权,乃地方官员掌控政务的关键!我大明官员数量本就稀少,全国知县不过一千四百余人,县丞、主簿等佐贰官不足三千,而吏员却有十几万之众——县衙的粮吏、户吏、刑吏,州府的案牍吏、漕吏,皆负责具体实务。”

他喘了口气,继续劝谏:“各地官府取吏,历来有‘役吏’与‘纳银吏’之分。这些小吏的任用之权,是知县能在一县立足的关键。

若将此权收归中央,官员到任后,对吏员缺乏反制手段,轻则政务难行,重则被吏员架空,成为‘傀儡知县’啊!”

朱由校看着两位老臣急切的模样,眉头微微皱起。

他低头沉思片刻,想起后世“国考”与“省考”的分级选拔,又想起方从哲所说的“官员数量少、依赖吏员”的现实,心中渐渐明白,自己的想法确实有些理想化了。

明朝的地方治理体系,早已形成“官员主决策、吏员主执行”的平衡,骤然打破,恐生乱局。

“李先生,你觉得呢?”

李邦华也紧跟着奏道:“臣以为,科举取吏确不可行。我朝官员本就稀少,对地方的掌控力不足,若再失去吏员任命权,地方治理必将陷入混乱。

况且,天下读书人寒窗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若让他们从胥吏做起,恐怕会引起士林哗变啊!”

见皇帝神色不豫,李邦华怕他一时气愤而独断专行,连忙补充:“科举取吏虽不可行,但陛下所言也不无道理。如今朝廷进士,确有些眼高手低、夸夸其谈之风。

臣建议可从各地老吏中挑选一批精于政事之人,由吏入官,或调入省道、中枢为吏。如此既可给进士们增添危机感,也为吏员开辟上进之门。”

他叹了口气,抬手道:“二位爱卿起身吧。科举取吏,确是朕考虑不周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上交金手指后,我带毛绒绒挣编制  以神通之名  两世债:霸总跪迎太子妃  人在高武,开局送老婆  棺临凡尘  互换兽夫后,废雌被五个大佬团宠  家族修仙:我的灵根竟是BUG级  R卡被抛弃,我成SSR你哭什么  铁血亮剑:大将李云龙  好孕随军去养崽,重生女配成团宠  港城尤物  盛宠表姑娘  开局遭雷劈:音乐不需要被  重生后我要摆脱恋爱脑  魔女的夜颂  我医武双绝,出山既横扫全球  渣夫别跪了,夫人嫁顶级大佬显怀啦  虎枭  我嗑了我哥这对CP  穿成三岁小奶娃,我带着全家起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武侠小说一二看书网33言情网开心小说网随梦小说随梦小说网青帝文学网要看网奇书网书香小说网TXT小说网寻书书眼看书小说网眼看书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