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
进去采了。
我,史今朝,疯狂打脸第一人。
【当然,可能还是天性比较仗义(狗头)】
【或许还有社牛(再次狗头)】
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战时期,那个教授也是这个领域的,所以我就用这个打开了话题。
他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到了“集装箱”这个概念,讲述了集装箱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起到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我当时听到就觉得很惊喜,因为这是我们平常会惯性忽略的东西。
集装箱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但对于它存在的意义,大家是陌生的。
然后,我们就以这个为切入点,又聊了很多。
虽然聊得多,但我又不觉得乱,就是我的逻辑线在逐渐丰沛的同时,也是逐渐清晰的。
所以,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厉害在哪儿。
我觉得就厉害在,他们思维发散,但又自成逻辑。
那次意外的采访,我觉得我是去上课了。
不过,集装箱这个概念并没有出现在之后的采访稿中,我也只是知道了这个知识点而已,并没有对它进行任何的思维发散。
直到几天后,我坐公交回学校。
我这人有一个爱好,特别喜欢忙完一天的事情,然后在傍晚的时候做公交,并且必须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一边听着歌一边看夜幕降临。
然后,就是在那天,我刚坐上车,就刷到了一条微博:某国拿着我们国家的东西去申请非遗项目。
我当时看到就气得不行。
点开评论,大家跟我一样的义愤填膺。
但后来,我就看着窗外,思考这份愤怒有意义吗?
在文中,我借汪施靖之口,回答了这个问题。
它或许有意义,但它没有力量。
那什么有力量?
——好的文化产品。
想到这儿,脑海里突然砰的一声。
几天前的知识点和当下的心绪碰撞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两个概念在我脑海中一结合,就有了“文化集装箱”这个概念。
书籍、电视、电影、音乐、绘画、舞蹈、雕塑,这些不都是文化的集装箱吗么。
你只有把我们的文化镶嵌在广为人知的文化形式中,你的文化才能走出去。
因为,你不能指望整个国际环境下的人,像我们一样,从小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文化。
说实话,这个概念落入我脑海的那一瞬间,我内心还是有点小骄傲的。
直到现在,我也依然为这个原创的观点感到骄傲。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以晨光拥抱你 seven家族 沙雕日常 这!是我们的天下 说不出口的秘密 相错你我他和她 异国APP恋曲 大佬对我窥伺已久 穿越王妃要升级 拾忆 九章算术在2002 自请下堂:公主要改嫁 三角洲:穿成铁驭开局加入赛伊德 综影视:一见钟情再见倾心 烟花 焰火 盗墓:你的粉丝滤镜碎吗? 平凡人生 无尽春 鸢尾不成眠 雨过,也许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