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中文网

三藏中文网>诗词一万首 > 第97章 陶渊明饮酒其十(第2页)

第97章 陶渊明饮酒其十(第2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解析:

1.“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解析:开篇诗人回忆往昔,点明曾有过一次远游的经历,目的地是“东海隅”,突出远游路途之遥远,为后文叙述此次远游的种种遭遇和感悟做铺垫,展现其人生经历的丰富与波折。

2.“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解析:“迥”强调道路遥远,“长”进一步突出路途漫长,表明前行之路充满艰辛。“风波阻中途”描述在远游途中遇到风波的阻碍,既指现实旅程中的风浪,也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反映出追求目标过程中的坎坷不易。

3.“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解析:诗人自我发问,探寻此次远游的缘由,给出“似为饥所驱”的推测答案。“似”字带有不确定与无奈之感,揭示出此次远游可能是为生活所迫,为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而奔波,体现出世俗生活对人的一种逼迫,引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

4.“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解析:“倾身”描绘出诗人为谋求一饱而竭尽全力的状态,凸显为满足生存需求所付出的努力。“少许便有馀”则表示其实满足基本的生存所需并不需要过度的操劳,只需付出少许努力即可,使诗人意识到之前为生计的奔波或许是一种过度的付出,为下文做出人生选择的转变做铺垫。

5.“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解析:诗人开始思考并担心,这样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奔波行为并非是获取美名的良策,体现出诗人对人生价值有了新的思考。“息驾”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决定停下为世俗奔波的脚步,回归到悠闲的隐居生活,表明其人生追求的转变,从世俗的奔波转向对内心宁静的追寻。

6.“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解析:诗人在此列举了颜回与荣启期的例子。颜回被世人称为仁人,荣启期被赞誉为有道之人,通过引入这两位历史上以品德高尚着称的人物,为下文探讨坚守高尚品德与人生境遇之间的关系做铺垫,借助古贤事迹来深化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7.“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解析:此句描述颜回常常生活贫困,家徒四壁,而且寿命不长;荣启期同样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直至年老。展现出这两位坚守高尚品德之人在物质生活上的困苦,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引发读者对坚守与生活境遇之间关系的思考,也为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做铺垫。

8.“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解析:诗人指出,尽管颜回和荣启期在身后留下了美好的名声,但他们的一生在物质层面却是困苦不堪的,“枯槁”形象地描绘出他们生活的艰难状态。此句通过对他们人生的总结,引发对身后名与当下生活实际状况的思考,为下文表达对当下生活的重视做铺垫。

9.“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解析:诗人进一步思考生死与人生价值的关系,认为人死去之后对身后之事一无所知,那么当下生活过得称心如意才是最为重要的。这体现出诗人更注重当下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受,强调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单纯为了追求身后的虚名而忽视当下,深化了诗歌对人生价值的探讨。

10.“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解析:诗人将人的生命比作如过客般养护着珍贵的身躯,然而到生命终结之时,一切物质上的宝贵东西都将消逝。此句表达出对生命短暂和物质虚幻的认识,揭示出人们对物质的执着追求在生命面前的虚无性,为下一句表达超脱世俗观念做铺垫。

11.“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解析:以“裸葬”这一极端事例进一步阐述观点,表明不应过分在意物质和外在形式。“人当解意表”呼吁人们要理解生命更深层次的意义,不要被世俗的观念和外在的形式所束缚,要超脱出来关注生命的本质,体现诗人对世俗观念的超脱和对生命本真的追求。

……

句译:

1.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从前我曾经到远方游历,一直走到了东海之滨。

2.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路途遥远又漫长,途中还被风浪阻隔。

3.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置  诸天聊天群:灵根太废我武道斩仙  流浪者  渡鸦  老师她又甜又软  这个族长超有爱,爱玩族人连连砍  一步攻陷  搏一搏,男神变老婆  乖乖不乖【NP】  许你长安乐GL  Beta她无所适从  朕看中了探花郎的未婚妻  和大佬假戏真做后爆红了  穿成臣妻文的绝美炮灰  他掰弯了他的小月亮  紊乱  公主想做龙骑士  [鬼灭之刃]鬼杀队,收鬼吗  当女主开始偏执  南墙不知晚风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武侠小说一二看书网33言情网开心小说网随梦小说随梦小说网青帝文学网要看网奇书网书香小说网TXT小说网寻书书眼看书小说网眼看书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