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中文网

三藏中文网>诗词一万首 > 第78章 陶渊明感士不遇赋(第2页)

第78章 陶渊明感士不遇赋(第2页)

6.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解析:“咨”为感叹词,作者感叹大自然赋予万物生机,为何只有人类最为灵秀。人类禀受了聪慧的神智,内心明澈,秉持三才五常而留名于世。此句从人类的独特性说起,为后文论述士人的理想追求和遭遇做铺垫,暗示如此灵秀且有高尚追求的人类,不应在现实中遭遇不公正的对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7.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解析:指出士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以击壤之戏自娱自乐,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有的则致力于救助天下百姓,积极出仕。无论选择隐居还是出仕,他们都不违背本分,常常傲然自得,顺遂自己的性情。这体现了士人原本应有的自由选择和顺应本性的生活状态,与后文所描述的现实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8.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解析:感慨世风日下,如水流逝,万物以不同类别相互比较。就像细密的渔网一撒下,鱼就惊恐逃窜,宏大的罗网一设置,鸟就惊慌高飞。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那些通达事理的人善于觉察危险,于是逃离仕途,回归田园耕种。此句以鱼鸟惧网罗比喻士人在恶劣社会环境中的惊恐与无奈,形象地描绘出社会对士人的压迫,以及士人被迫做出的选择。

9.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

-解析:描绘山峦巍峨,留住自己的影子,河流深广,隐藏自己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隐匿的氛围,象征着归隐之士的低调与内敛。他们遥念轩辕、唐尧的美好时代,为当下世风日下而长久叹息,甘心贫贱,拒绝荣华。此句进一步刻画了归隐士人的心境,表达他们对美好时代的向往和对现实荣华的不屑,体现出他们坚守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10.淳源汩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

-解析:“淳源汩以长分”指淳朴的源头已经久远且发生了巨大变化,“美恶作以异途”表明美与恶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作者推究各种品行中最为可贵的,认为没有什么比做善事更能让人愉悦。此句从社会风气变化深入到对道德价值的思考,为后文论述士人的困境与坚守做铺垫,强调即便在风气不佳的社会中,士人仍应坚守为善的价值观念。

11.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

-解析:表明士人应遵从上苍的既定旨意,学习圣人遗留的典籍,对君主和双亲尽忠尽孝,在乡里间树立起诚信和道义。这体现了士人传统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追求,他们以圣人教诲为指引,期望在社会中践行忠孝信义,但这种美好的追求在现实中却遭遇重重困境。

12.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嗟乎!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

-解析:士人秉持真诚之心待人,期望获得显扬,而不是通过做作矫情来祈求声誉。然而现实却是令人悲哀的,人们随声附和,诋毁异己,憎恶超群出众之人;善于谋划的人被认为是糊涂,品行正直的人被说成是狂妄。此句将士人的美好期望与残酷的现实相对比,突出了现实的荒诞与不公,进一步揭示了士不遇的社会根源。

13.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

-解析:即便士人胸怀至公之心,毫无猜忌,最终却仍蒙受耻辱,遭受诽谤;他们虽然怀揣美玉、手握兰花,徒然拥有芬芳高洁的品质,却无人能明白他们的高尚。此句再次强调正直高洁之士在现实中的悲惨遭遇,凸显了社会对士人的误解与伤害,表达了作者对士人的深切同情和对这种不公现象的愤慨。

14.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独祗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

-解析:作者悲哀地感叹,士人不被赏识的情况,并非现在才有,在远古炎帝、帝魁的时代就已存在。士人只能独自勤勉修身,每日多次反省自己。他们期望能及时增进德行,抓住时机有所作为,然而时机到来了,却得不到眷顾。此句说明士不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且士人即便积极进取,也难以改变不遇的命运,进一步强化了悲剧色彩。

15.无爰生之晤言,念张季之终蔽;愍冯叟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

-解析:这里运用典故,“爰生”指爰盎,作者感慨没有像爰盎那样能理解自己的人交谈。“张季”即张释之,虽有才能却最终被埋没。“冯叟”指冯唐,他在郎署中蹉跎岁月,幸亏遇到魏尚,才得以施展计谋。通过这些典故,具体展现了士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即便有才能,也常常因无人赏识、举荐而被埋没,突出了士不遇现象的普遍性和士人命运的无奈。

16.虽仅然于必知,亦苦心而旷岁。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

-解析:即便像冯唐那样勉强被人了解,也是费尽苦心,旷日持久。“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用“三人成虎”的典故,说明即便知道街市上没有老虎,但被三个人的传言迷惑后,也会信以为真,比喻士人即便有真才实学,也会因外界的流言蜚语和不良环境而不被认可,进一步强调了士人在现实中遭遇的困境和不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7.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于促界。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

-解析:哀悼贾谊才华出众,却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施展远大的抱负,如一匹良马被局限在局促之地,难以尽情驰骋。悲叹董仲舒学识精深,却屡次身处险境,侥幸才得以渡过难关。通过列举贾谊和董仲舒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士人的才华与遭遇之间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士不遇的悲剧性,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18.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解析:感慨这些贤哲之士孤独无援,作者不禁泪水纵横,洒满衣袖。接着提到承蒙前代圣王的清言教诲,说天道对人没有亲疏之分,秉持纯一之道作为借鉴,总是辅助善良、保佑仁爱之人。此句在情感上进一步深化对贤哲之士不遇的悲痛,同时引出对天道的思考,为下文质疑天道的公正性做铺垫。

19.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伤请车以备椁,悲茹薇而殒身。

-解析:以伯夷到老一直忍受饥饿,颜回过早夭折而且贫困为例,“伤请车以备椁”指颜渊死后,其父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来为颜渊置办棺椁,“悲茹薇而殒身”指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最终饿死。这些事例表明,即便像伯夷、颜回这样好学且践行道义的人,命运却如此悲惨,与前文提到的“天道辅善佑仁”形成鲜明对比。

20.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

-解析:作者发出感慨,虽然他们好学且践行道义,为何生死的遭遇如此痛苦艰辛!由此怀疑所谓上天回报善人的说法竟是如此,害怕这种说法只是虚妄之言。通过对伯夷、颜回命运的思考,直接对“天道辅善佑仁”的观念提出质疑,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天道公正性的困惑与愤懑,将对士不遇的感慨从个体命运上升到对宇宙规律的思考。

21.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

-解析:作者感叹为何历经久远的时代却没有贤才得遇明主,很少有道路不坎坷难行。古人之所以慷慨激昂,是忧虑不能树立非凡的名声。此句进一步强调士不遇现象的普遍和长久,以及这种现象对士人追求声名和实现抱负的阻碍,反映出作者对整个时代士人命运的无奈与悲哀。

22.广结发以从政,不愧赏于万邑。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土之莫及。

-解析:以李广为例,他从年轻时就开始从政,其功绩足以获得万户侯的奖赏,却在宦官面前壮志难酬,最终连一尺土地的封赏都没有得到。通过李广的遭遇,具体展现了士人在现实中的壮志难伸,即便有卓越的才能和功绩,也会因各种因素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进一步深化了士不遇的主题。

23.留诚信于身后,动众人之悲泣。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

-解析:李广虽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但他留下的诚信在身后,感动众人悲痛哭泣。商鞅尽心谋划以拯救国家的弊端,进言开始被采纳,随后灾祸却降临。此句通过李广和商鞅的不同事例,继续阐述士人的艰难处境,无论他们是重品德还是重谋略,都难以避免悲惨的结局,突出了现实对士人的压迫和伤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紊乱  [鬼灭之刃]鬼杀队,收鬼吗  搏一搏,男神变老婆  南墙不知晚风意  朕看中了探花郎的未婚妻  公主想做龙骑士  Beta她无所适从  这个族长超有爱,爱玩族人连连砍  穿成臣妻文的绝美炮灰  诸天聊天群:灵根太废我武道斩仙  和大佬假戏真做后爆红了  老师她又甜又软  一步攻陷  当女主开始偏执  许你长安乐GL  流浪者  渡鸦  重置  他掰弯了他的小月亮  乖乖不乖【NP】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武侠小说一二看书网33言情网开心小说网随梦小说随梦小说网青帝文学网要看网奇书网书香小说网TXT小说网寻书书眼看书小说网眼看书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