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深冬,李海山的解放牌卡车碾过市政府大院的青砖路,车斗里的搪瓷缸随着颠簸叮当作响,像极了机关食堂开饭时的热闹场景。他特意换上了藏青色的新中山装,第二颗纽扣依然空缺,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为人民服务”跨栏背心——那是张大姐用旧窗帘改的,针脚里还夹着咖喱粉。为了这次表彰会,他提前三天让赵师傅熬制了两斤豆瓣酱,装在玻璃瓶里当作“改革信物”,此刻正随着车身晃动发出细微的撞击声。
“李局长,您可算来了!”市机关事务局王处长迎上来,皮鞋擦得能照见人影,鞋尖却沾着点可疑的红渍——不知是今早的番茄蛋汤还是昨天的红烧肉汁。“今天表彰会可来了不少领导,就等您分享‘自助餐改革真经’呢!”他身后的宣传板上,“全市食堂革命先锋”几个大字用金粉写成,旁边配着机关食堂自助餐的照片——照片里的铝盆擦得锃亮,干部们笑容满面,却没人注意到背景里张大姐正在用1978年的《人民日报》包裹红烧肉,报纸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题被油渍浸得发皱。
表彰会在市政府礼堂召开,舞台背景是巨幅油画《食堂的春天》,画中干部们捧着自助餐盘,盘子里的红烧肉堆得比井冈山还高,土豆烧牛肉的汤汁正顺着盘沿往下淌,在画布上形成诡异的油痕。李海山坐在主席台中央,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搪瓷缸,突然想起机关食堂泔水桶里的剩菜——上周他偷偷去看过,泔水里的红烧肉块比赵师傅炒的还完整,被月光一照,像极了浮在水面的勋章。
“下面请李海山同志介绍先进经验!”主持人的声音通过扩音器炸响,震得礼堂吊灯上的灰尘簌簌掉落,其中一粒正好掉进前排领导的搪瓷缸,与里面的咖喱土豆汤来了个亲密接触。
李海山站起身,中山装后襟沾着的咖喱渍在聚光灯下泛着油光,那是今早赵师傅往他口袋里塞红烧肉时蹭的。“同志们,”他掏出皱巴巴的发言稿,纸上还留着昨晚赵师傅蹭的红烧肉油,“我们的自助餐改革,核心就在于‘三抓’——抓思想、抓落实、抓创新......”他没注意到,发言稿第三页被错装成了食堂的红烧肉采购单,“五花肉二十斤单价三毛五”的字迹格外醒目,右下角还有老张的签名,那是他替赵师傅代签的领料单。
台下突然传来笑声。李海山抬头,看见老张正在后排对他挤眼睛,手里举着个搪瓷缸,缸里装着从机关食堂带来的咖喱土豆——那是今早剩的边角料,土豆块上还粘着半片没煮烂的报纸,上面“改革”二字清晰可见。陈永年适时站起来,眼镜片闪过白光,他特意换上了在友谊商店买的进口镜框,虽然镜腿断了用胶布缠着:“李局的经验太宝贵了,我们机关食堂的‘中西合璧自助餐’,就是借鉴了这种创新思维!”他从西装内袋掏出个小瓶,瓶身上贴着“专利产品咖喱沙拉酱”的标签,“看,这是我们特制的‘咖喱沙拉酱’,获得了区商业局的创新奖!”瓶子里的棕黄色液体晃了晃,分明是机关食堂的泔水过滤物,底部还沉着几粒可疑的白色颗粒——那是赵师傅误掺进去的洗衣粉。
表彰会结束时,李海山被一群拿着笔记本的食堂主任围住。“李局,你们的红烧肉配方能不能分享?”“自助餐的盘子哪儿买的?我们也要直径半米的!”一位郊区来的主任拽着他的袖子,袖口露出补丁摞补丁的棉絮:“我们那儿买不到铝盆,用搪瓷盆行吗?”他看着这些热切的脸,突然想起机关食堂后巷的泔水桶,每个桶上都贴着“节约粮食”的红纸,却遮不住里面的红烧肉块,那些纸都是用去年的粮票宣传单糊的。
当晚的庆功宴设在市机关第一食堂,说是“简餐”,却摆了十六道菜,每道菜都用机关食堂的大铝盆装着。李海山看着桌上的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突然发现这些菜和机关食堂的自助餐如出一辙——都是提前三天做好,冻在仓库里,今天早上用蒸汽热了三遍,排骨上的酱汁已经结成了透明的胶状物。王处长端着雕花瓷盘过来,盘子里是精心摆拍的“自助餐样品”:三块红烧肉码成金字塔形,旁边点缀着用土豆皮刻的五角星,淋着用食用色素调的“咖喱酱”:“李局,我们准备把您的经验写成报告,标题就叫《论自助餐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兼谈食堂泔水的循环利用》!”
马建军躲在后厨帮忙,看着厨师们把昨天的剩菜倒进大锅重新加热,铲子刮着锅底发出刺耳的声响,惊飞了梁上的麻雀。他突然想起下午在表彰会现场看到的场景:某区机关食堂主任用报纸糊成“红烧肉”摆在餐台上,报纸是1962年的《参考消息》,标题“印度粮食危机”被剪成了肉块形状,旁边还煞有介事地摆着用粉笔涂黄的土豆块,美其名曰“咖喱牛腩”。他手里的汤勺顿了顿,锅底的咖喱块粘成一团,像极了机关大院黑板报上的“改革成果”,那些用粉笔写的“节约率提升200%”数字,此刻正在后厨的蒸汽中慢慢晕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庆功宴进行到一半,财务科突然传来消息:全市机关食堂的肉票用量本月激增300%,库存红烧肉罐头全部告罄,连1976年慰问抗震救灾部队的战备罐头都被翻了出来。王处长却笑着拍李海山的肩膀,他的西装口袋里露出半截肉票,票面印着“最高指示:节约粮食”:“这说明改革深得人心!上级已经批准,给你们机关追加五百斤肉票,作为‘创新奖励’!”李海山注意到,“奖励”二字写得格外用力,钢笔尖把纸都戳破了。
散场时,李海山摸着鼓囊囊的公文包,里面装着各地送的“经验材料”——其实是食堂的菜单和采购回扣清单,其中一份某县食堂的“创新报告”里,赫然夹着半张猪肉绦虫检疫单。他路过厨房,看见马建军正在清洗白天用过的铝盆,盆底残留的糖醋汁在月光下泛着油光,像极了表彰会上领导们胸前的勋章,那些勋章的绶带,都是用机关食堂的围裙带子改的。
“小马,”他突然开口,公文包里的豆瓣酱瓶子硌得肋骨生疼,“明天跟我去省里汇报经验,就说咱们的自助餐是‘新时代的粮食革命’,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马建军抬头,看见局长的新中山装纽扣又崩掉了,露出的跨栏背心上沾着块可疑的红色——凑近一看,原来是庆功宴上的番茄汁,却被蹭成了五角星形状,像极了李局长年轻时的军功章。
机关大院的广播在午夜响起,破例播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前奏还没放完就卡了壳,变成“在食堂的饭盆上”的重复旋律。马建军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老张的卡车满载着各地送来的“学习资料”(实则是腊肉、粉条、过期的炼乳)驶出院门,车斗里的搪瓷缸在星光下闪着微光,像极了机关食堂自助餐台上的铝盆,每个盆里都曾装满过红烧肉,又被倒进泔水桶。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饭票,突然发现票面上的“节约粮食”四个字被蹭掉了一半,露出底下的“红烧肉”字样,不知是谁用蜡笔改的,笔迹幼稚得像幼儿园小朋友的涂鸦。
远处的办公楼顶,“为人民服务”的铜匾在夜色中模糊不清,只有李海山在表彰会上戴的红花还鲜艳夺目,那是用机关食堂的红烧肉罐头商标纸做的,上面的“跃进牌”字样被剪成了花瓣形状。马建军想起赵师傅的话:“自助餐就是面镜子,照见的全是饿鬼。”此刻,这面镜子正被高高挂在市政府的荣誉墙上,映着每个干部油光满面的脸,和他们口袋里偷偷装着的、从庆功宴顺来的红烧肉——那些肉在口袋里捂得发臭,却没人舍得扔掉,因为这是“改革的红利”。
喜欢有关部门机关轶事请大家收藏:(xiakezw)有关部门机关轶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反派师尊只想苟命[穿书] 怦怦一吻 团宠大小姐:病娇大佬飒翻全球 解风情 抄家流放?我洗劫京城宠全家 我真没有引诱他 三岁崽崽,综艺坑爹 皆其靡也 穿成影帝的炮灰未婚夫 指尖酥 春寒 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圣人之后:囚龙者 床戏替身 七零八落的故事 [综武侠]女主她都不是人 沦陷警告!白月光又被秦爷贴贴了 勉强科举日常 玫瑰与花 不要睁眼[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