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冬季供暖,沼气炉普及
凛冬将至,北风呼啸着席卷整个辽东大地,带来了刺骨的寒意。
鹅毛般的雪花,开始零星地飘落,为辽东披上了一层银装。
在中原,每到这个时节,便是百姓最难熬的时刻。
饥寒交迫,疾病横行,每年冬天,不知有多少老弱妇孺,因无法抵御严寒而倒毙于屋舍之内,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即便是那些富裕人家,也需消耗大量的木炭和薪柴,方能勉强抵御寒意。
然而,在辽东,周明治下的百姓,却对即将到来的严冬,没有丝毫的恐惧,反而充满了期待。
因为他们知道,周公子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应对寒冬的“法宝”
。
自从去年冬季,周明便开始着手规划一项宏伟而又贴近百姓的工程——大规模修建带烟道的火炕,并普及沼气炉。
这在世人眼中,简直是异想天开,但在辽东,这已成为一项人人期盼的民生工程。
火炕革命:温暖不再是奢侈品
早在秋收结束后,在周明的亲自指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暖屋工程”
便在辽东全境展开。
他深知,北方冬季漫长且严寒,传统的取暖方式效率低下,且对环境破坏极大。
而火炕,这种在后世北方农村普遍存在的供暖方式,无疑是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选择。
“乡亲们,这火炕啊,它能把柴火烧出的热气,沿着炕下的烟道,传遍整个炕面,让你们睡得暖暖和和的!”
铁山师傅,这位如今在辽东建筑领域独当一面的大匠,此刻正手持木棍,在新建的示范屋里,向一群围观的百姓和新晋工匠们讲解着。
他的脸上被烟火熏得有些黑,但眼中却闪烁着对新技术的狂热与自信。
周明亲自绘制了详细的火炕结构图,并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铁山和民部官员解释了其中的热力学原理。
他甚至在图纸上,特意标注了“烟道”
的尺寸、走向、以及最重要的——烟囱的高度和位置。
“火炕的关键,在于烟道!”
周明在一次核心会议上,曾用炭笔在木板上勾勒出清晰的结构图,“这烟道要建得顺畅,烟气才能被彻底排出,不会在屋里积聚,熏黑了墙,也熏坏了人!
烟囱的高度必须超过屋脊,才能保证强劲的拔风效果,让烟气不倒灌回屋。”
起初,一些保守的泥瓦匠和老村民对这种“奇特”
的设计半信半疑。
“公子,俺们祖祖辈辈烧火,都是直接在屋里支个火盆,或是屋外砌个灶台。
这烟道在炕下绕来绕去,不是多此一举吗?万一堵了,烟气在屋里散不出去,那岂不是要闷死人?”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泥瓦匠,虽然对周明心存敬畏,但还是忍不住提出了疑问。
周明笑了笑,他知道这些质疑并非恶意,而是源于经验的局限性。
他没有责备,而是耐心解释道:“老丈,传统火盆固然方便,但热量散失快,且烟气弥漫,易伤肺腑。
这烟道,便是要将热量最大限度地留在炕里,同时将废气彻底排出。
至于堵塞,只需在修建时打磨光滑,定期清理即可。
其原理,就如同人体内的经脉,气血通畅,身体才能健康。”
他甚至亲自带着铁山和几位工匠骨干,在修建第一个示范火炕时,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确保每一块砖的砌合、每一个烟道的连接都精确无误。
当火炕第一次烧起来,熊熊的火焰在炕头燃烧,不多时,整个炕面便散发出宜人的温暖,而屋子里却丝毫没有烟气时,所有的质疑声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震撼与折服。
“周公子,这……这简直是鬼斧神工啊!”
老泥瓦匠瞪大了眼睛,惊叹不已。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最佳自由人今天去白鸟泽了吗? 斗罗:宁荣荣重生,开局双生武魂 觉醒后对照组夫郎他躺平了 真人真梦 清末1895看观你好 子弹呼啸而过的岁月 庶子日常 逼我分手是吧(无限) 斗罗:学霸养成系统什么鬼 穿成园长,全星际大佬争当毛茸茸 万剑归宗! 真能追到吗?包的 1994:菜农逆袭 百岁大爷网恋奔现,我真是00后 穿成苏家的上门赘婿 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 美人棺,娶尸妻,镇阴阳 同时穿越:变强只靠我自己 龙族:路明非不想当夜之城传奇 白云山下事[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