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年号被废除)九月初五,朱高炽抵达应天府。
上午进的紫禁城,中午饭还没吃完,朱棣那边就把积压的许多的奏折送到朱高炽面前。
不是,我饭还没吃完就……
唉,活爹。
九月二十八,从北平旧燕王府南下的车队也抵达应天府,徐皇后带着朱家三兄弟的家眷入住紫禁城。
这天晚上,朱棣一家人时隔将近一年,终于又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在这顿饭之前,朱棣已经想好了一些问题。
该立太子了。
历史上的朱棣在称帝之后,朱高炽三兄弟在应天府并没有自已的府邸,所以朱棣安排他们临时在紫禁城里居住。
后来,朱棣在永乐二年四月初四才正式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同时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地云南;封朱高燧为赵王,封地北平。
册封之后,朱高炽正式入住东宫,而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也搬离了皇宫,在应天府拥有了自已的府邸。
之所以历史上的朱棣在永乐二年才册立太子,是因为当时他麾下的文武集团对太子人选有巨大的争执。
文官集团支持朱高炽,强调“立嫡以长”
的儒家礼法。
武将集团支持朱高煦,因为靖难之役期间,朱高煦一直跟随朱棣作战,也深得武将集团支持。
就连朱棣本人也更喜欢每天伴随自已沙场征战的朱高煦,甚至对朱高煦说过“世子多疾,汝当勉之”
的话,这也给了朱高煦本来不该有的野心,为日后朱高煦叛乱埋下了伏笔。
后来,朱棣正是考虑立嫡立长的立法制度,加上朱高炽表现出来的治国才能,以及当时“好圣孙”
朱瞻基或多或少的影响,加上那会儿朱高煦居高自傲、多次违法,引发朱棣不满。
所以,朱棣最终还是选定了朱高炽当太子,而且直接将朱高煦和朱高燧一个发配到云南,一个扔回到北平。
但是在这个全新的世界线中,朱瞻基比历史上的自已更得朱棣喜爱,朱棣也或多或少因为朱瞻基的原因,更加看重朱高炽。
靖难之役的时候,朱瞻基就是朱棣唯一的慰藉,帮助朱棣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间。
朱棣也并没有对朱高煦说出那句“世子多疾,汝当勉之”
的话。
而且,这条世界线中朱瞻基表现出来的神奇,也让朱棣深深的相信“传世之孙”
的梦境预言。
朱棣认为,这就是天命,而天命是不可违的。
所以,在一家人时隔将近一年后的第一顿团圆饭上,朱棣宣布了自已的决定。
……
“老大,爹想好了,打算正式册立你为太子。”
朱棣说完这番话,放下酒杯来,细心观察这朱家三兄弟的反应。
朱高炽对此没有感觉到多大意外,毕竟朱棣当燕王的时候,他朱高炽就是世子。
现在朱棣当了皇上了,那他朱高炽当太子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朱棣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朱高炽还一脸淡定的给朱瞻基夹菜。
再看朱高煦的反应,似乎也没有多大抵触。
要说失落,那肯定是有的,但朱棣也能从朱高煦的眼神里看出来,他对朱高炽是服气的。
似乎,对大侄子也很服气。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让你上军校,你内卷成将军了? 说好成团出道,你当兵混成将军? 重生70:断亲后囤满空间去下乡 四合院:傻柱弟弟,坑禽兽上大学 龙隐7号 一道治安疏,怎么就成为儒道魁首 退役两年后,军官系统激活了? 八零军婚,真千金带崽随军啦 二百多分报军校,我被录取了! 重生60年代,嫂子送来毛熊老婆 穿越60的我开局带八个葫芦娃 四合院:全家逃荒四九城 飞行员:我真没开挂! 重生60年代纵横北境 军旅:当兵两年,你族谱单开一页 假少爷被逼回农村,知青姐姐倒贴 疯了吧!你管这叫炊事兵? 正义狙击:祁同伟的复仇之路 穿越四合院,我想说了算 刚大学毕业,你就肩扛麦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