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中文网

三藏中文网>宣德大帝朱瞻基:我的皇帝生涯 > 第011章 书房议政五(第1页)

第011章 书房议政五(第1页)

朱瞻基丝毫没有怯场,在心里稍微打磨了一下腹稿,然后就开始对着众人“上课”

了。

他要讲的,就是前世历史课本上有关大明经济等方面改革的蓝本。

让这些大明柱石看一看,什么叫一岁能言,两岁善弈,三岁就能辩的燕王府学士哑口无言的天降神童。

翻译翻译,什么叫天命。

还是那句话,若是寻常百姓家有此子,直接杀了完事。

但他是朱瞻基,是朱棣的嫡嫡长孙。

只不过这里不是教室,而是大明帝国的中枢。

听课的不是他的学生,而是大明帝国的高层掌权者。

“第一条,财政改革,核心政策就是简化税制,改实物税为货币税。

说白了,就是原本要交粮食、布匹,现在都统一缴银子。

我们可以现在部分地区试行这个办法,尤其是江南地区,将这里将漕粮、丝绢等折银、铜钱征收。”

说实话,朱瞻基第一条建议提出来,夏元吉的眼睛就直了。

“还有,徭役也可以折为现钱,不愿意服徭役的,可以向朝廷缴纳银子,朝廷拿着这个银子去雇佣其他人来服徭役。”

“为什么选江南地区呢?因为这里白银流通较多,农民也可通过卖粮换银子。

当然了,银子不够,等价的铜钱也可以。”

“等到江南地区试行过后,如果效果好,再逐步推向其他地方。

当然了,偏远地区还可以允许他们交实物,毕竟凡事不能一刀切嘛。”

“总的来说,就是将原本繁杂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项货币税收就可以了。”

“至于从哪儿找这么多白银……这个简单。”

朱瞻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比划了一下,然后指着东边,“孙儿之前看过一本古籍残本,书中记载,从这里跨过大海,有一个岛国,那里的银矿有很多哦。”

(很多读者没看明白我的写法,是我笔力的问题,剧情中这些政策都是要主角成年后自已去推行的,现在只是提出来而已,先跪一个。

且不管朱瞻基是从哪里得知什么岛国上有银矿这件事,单说朱瞻基刚才那般表现,朱棣在静静的听完朱瞻基的话之后,心里已经是震惊震惊再震惊了。

虽然这些建议不一定是现在就要推行的,可……这是一个四岁孩子该提的建议?

按照现在的制度,原本向国库交粮食、布匹等,运送途中难免有损耗,往往是百姓原本只需要交十斤粮,为了考虑到有损耗的情况,官府层层加派,可能会要求百姓交十二斤。

等到这批粮食送到国库,已经因为各种损耗只剩下九斤了。

单用粮食来举例,那就是百姓多交了粮,国库却少收了粮,大家都吃亏了。

如果只收货币的话……

不光朱棣在这么想,其他众人也飞速在脑子里开始盘算,改革税制,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可以减轻农民负担,避免官吏层层加派,还能减少白粮解户等中间剥削。

所谓白粮,指的是江南地区缴纳的优质贡米,专供皇室、朝廷机构使用。

因此,在运送白粮的时候,往往运输要求更高,运输的花费也更高。

解户,指的是负责押运粮食到指定地点的民户。

朝廷现在实行的是民收民解,意思是民间自行负责粮食的征收和押运工作,朝廷不直接参与,这就导致在这个过程中滋生了大量的腐败行为。

“诸位如果担心这样改革会导致国库存粮减少,那也简单,只需要……”

朱瞻基继续说道,却被身后的朱棣打断了发言。

“只需要设定好粮食折银的比例,不同地区,不同办法。

距离京城近一点的、运输方便的,可以多交粮食少交银子;反之,如果是交通运输不方便的,允许他们少交粮食,多交银子。”

朱棣几乎是瞬间接上了朱瞻基的话,这也可以看出来他的大脑一直在飞速运转,不然不会这么快就想到解决办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正义狙击:祁同伟的复仇之路  二百多分报军校,我被录取了!  穿越四合院,我想说了算  飞行员:我真没开挂!  八零军婚,真千金带崽随军啦  龙隐7号  重生60年代纵横北境  四合院:傻柱弟弟,坑禽兽上大学  一道治安疏,怎么就成为儒道魁首  四合院:全家逃荒四九城  让你上军校,你内卷成将军了?  疯了吧!你管这叫炊事兵?  退役两年后,军官系统激活了?  重生60年代,嫂子送来毛熊老婆  刚大学毕业,你就肩扛麦穗了?  重生70:断亲后囤满空间去下乡  说好成团出道,你当兵混成将军?  军旅:当兵两年,你族谱单开一页  假少爷被逼回农村,知青姐姐倒贴  穿越60的我开局带八个葫芦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武侠小说一二看书网33言情网开心小说网随梦小说随梦小说网青帝文学网要看网奇书网书香小说网TXT小说网寻书书眼看书小说网眼看书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