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塘镇逗留两日,路过县城略作停留,隔天便可看到童试放榜。
拖这好几天,并非郑知县阅卷太慢,而是应考的学童太多。
考棚实在坐不下,县试前后考了两批,每一批的出题都不相同。
在册人口不足两万的颍上县,这次参加县试的学童就有四千多。
是不是感觉很诡异?
史学界有几种说法:一种认为,唐代户籍统计只统计成年男丁;一种认为,唐代户籍只统计成年男女。
不论哪种,都不统计小孩,就算落户了也不计数。
但还是不对劲啊,学童和在册人口的比例依旧对不上。
呵呵。
官府在册人口,是给中央朝廷看的,有可能上百年没变动了,颍上县这边甚至一直下降。
只因人口增加,赋税总额也得增加。
一来知县不容易征够赋税,二来知县能截留的就要变少,地方官脑子进水了才会变动户籍数据。
实际征税的时候,又是另一套系统。
以前靠里正,现在靠乡保长。
根本不需要户口册子,乡里乡亲的,谁还不认识谁啊,没有大族庇护就得交税。
“让开,让开!”
苏如鹤年龄虽幼,却也算身体强壮,一路把其他看榜学童推开。
他走到榜下仰望——
第一名,苏如玉。
第二名,刘宗儒。
第三名,苏楷。
第四名:李佑。
一直看,一直读,他自己赫然取中了。
第一百一十七名:林渊。
第三百九十八名:苏如鹤。
颍上县的乡试榜单,一共录取了400个学童,大概是参考人数的十分之一!
一般情况下,县试只录取几十个,但那仅适用于正常州县。
北方最高纪录是河南洛阳,一次县试8000多人参加,录取800名左右。
南方最高纪录是江南苏州,一次县试10000多人参加,录取了1000多人。
(咳咳~那啥,夸张的写法啊,不要介意)
参加县试的学童水份很大,许多都是来体验气氛的。
也没有啥定额,通常十取其一,人太多就让知府头疼去吧。
“爹,我过了,我过了!”
苏如鹤欣喜若狂。
苏皓面无表情:“过了便过了,不用去参加乡试,你怕连乡试题目都看不懂。”
苏如鹤依旧保持幻想:“万一运气好,知府老爷还是给过了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93:赶海运气好亿点,妹妹被我宠翻天 1975,重回被堂哥换亲前 乱世逐鹿:从边关逃难到异姓称王 锢春之刃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绯色通途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分家后,我家衣柜通现代 万道熔炉诀 诱吻!死对头每晚跪着求我 蓄谋已久,陆律师持证上岗 重生小寡妇,一手养成未来权臣! 大胤锦衣卫 外室三年,离开时他却悔红了眼 毛团听我话后卷疯了,我负责可爱 快穿失败后,我在古代被迫当海王 玄幻:女徒弟个个美如花 看门狗都是帝境,你管这叫落魄宗门 大周寒士,从打猎养家开始 都市之医武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