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教育?
免你个头!
群臣忍不住在心中吐槽。
事实上,大明王朝的教育体系已经很是完备了。
经过洪武朝不断地完善举制,现在永乐朝的贡举制十已经分完备。
乡野间设立学舍,每三十五家办一“社学”
,生员没有定额,为稚子幼童启蒙;地方上有县学、州学、府学,每天供应生员饮食,给天下学子开辟出一道求学之路。
府、州、县学府所招收的学子,以官员子弟及普通百姓子弟之优秀者、年十五岁以上、读过“四书”
的为合格。
每月有小考,大考三年一次,成绩优秀者,先送到行省,再选拔最优者送至京师,入国子监进学修德,妻子可随行,朝廷负责一切费用。
学成后由天子召见,分科擢用,其任用之职务有御史、知州、知县、教官、经历、县丞、部院书吏奏差、五府掾史等。
至于乡里学舍之教师,由郡守县令选择有学行者担任之,乡学同样三年一大考,师生均有升级制度,十分完备。
大明办学之盛况,远远超过了唐宋时期,诚可谓是“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
不过太祖爷朱元璋起初并不重视科举,按照他的计划,参加科举的必须是学校的生员,但学校生员做官则不一定非要经过科举,如国子监学子考核通过后便可出任官员。
大明也因此施行学校与科举交错的取士政策,“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
。
也就是说,要参加科举必须先入学校进学,学校中的佼佼者不经科举也可以给官。
只是不同时期,历代帝王对科举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比如永乐皇帝陛下,明显更加重视科举大考。
毕竟科举大考是国家公平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是国家的柱石和根基。
在大明朝,想要做官,容易,也不容易。
科考按流程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而参加院试前必须先参加各府县由地方学政主考的府试和县试,通过后取得童生身份,才能参加各州由地方学政主考的院试,如此而言实际上是五级。
通过院试后取得秀才身份,又称为生员、茂才,第一名称之为案首。
考中秀才的学子便获得了一定的特权,比如免除赋税、徭役,可以向县官提出建议等。
并且秀才相当于“潜力股”
,进能参加乡试考取举人,退能开设私塾,收受束脩(弟子学费)。
虽然秀才不至于大富大贵,但凭借这些收入与特权,也能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因此考中秀才是读书人科考的第一步。
而生员便能入县学继续学业,经岁科二考合格后,便准备入省城参加乡试。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且都在每年的九月进行,因此称为秋闱大考。
发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所以称乡榜为桂榜。
乡试的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通过后便取得举人身份,第一名称之为解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主角王晨张玉茹东北往事一代大佬的成功之路 修仙不成回家继承万亩良田 失忆?京圈太子爷强势拐回家 抛夫弃女后,我成了渣男白月光 玄幻:禁区帝族之子,你要我给你跪下? 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 最强爆兵皇子 古穿今:嫡女胎穿五零年代 逼我伺候小妾,改嫁疯批权臣宠又撩 穿越后领了三老婆,不领犯法! 玄幻:无敌从拒绝圣女结亲开始 爹地,妈咪真的会魔法! 撩帝心!贵妃茶又媚,宫斗赢麻了! 心脏衰竭,她们的后悔太晚 隋唐往事 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 兼祧两房害我命?送你全家火葬场 退婚后,大力小姑随军制霸家属院 我,红云,洪荒大好人 苟命魔门:我靠氪命成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