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胡祗通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①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释】
①觉来:醒来。
【译文】
春花虽然已经开始飘零,蜜蜂还是忙碌地在其间穿行,采集的花粉足以把蜜儿酿成。细雨润湿了泥土,正有助于燕子筑巢的经营。春困着人,美美的一觉好迟才醒,但见窗外一片葱青。是谁把我唤出了梦境?哦,原来是晓窗外鸣啭的黄莺。
【赏析】
元散曲有“逢偶必对”的说法,曲作者也多在对仗上用尽心力。散曲中以对偶句起首,往往有领起全篇的作用,而这支曲子尤具特色。从形式上看,它对得十分工整:“酝酿”与“调和”都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复合词;“蜂”与“燕”均属动物门;尤其是“儿”与“子”虽是词缀,本身却是天衣无缝的工对。杜甫《水槛遣心》诗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联为人称道,也正是利用了这种词性的转化。然而正因为用了“蜂儿”和“燕子”的通俗口语,又使人觉得这两句对仗亲切自然,毫不费力。再从内容上看,尽管“残花”、“细雨”,却未对春景造成任何破坏或遗憾的影响,相反倒是成全了蜂儿和燕子;而从蜂酿蜜、燕衔泥的各得其所中,又反映出了春天万物的宁谐与安欣。日后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杂剧第二折,便写道:“你又不是‘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已将二句作为习语使用,可见它们在当时脍炙人口,流传广远。
这一起首既是“赋”(铺叙描写),又兼有“兴”(以意境领起下文)的功能,从春景的谐和安恬中,转出了诗人绿窗高卧的闲适情形。小令的后三句,其实就是孟浩然《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境界的再现。不过也有不同之处,即本篇在“觉晓”与“闻啼鸟”之间有一段过渡的间隙,在此间隙中诗人处于一种物我两忘的心态之中。四、五两句的自问自答,就说明了这一点。作者睁开惺忪睡眼,最初只感到闲适,顶多是觉得自己醒来迟了,过一会儿才想起要追究一番醒来的原因。于是问一声:“谁唤起?”这一问又把“窗外晓莺”拉进了作品。结果不仅补充了“春景”的画面,更重要的是添足了春天可爱可悦的况味与氛围。
提到本曲与孟浩然《春晓》的比较,更有在创作心理上“刻意”与“漫意”的区别。孟诗的后两句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很明显前两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匠心的表现,讲究的是章法上的顿挫奇变。本篇意境与之相似,却信笔铺景,并不细求起承转合的结果,甚至前两句与后三句见不出时间上的密切联系(也可以说是把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提前表现了)。这说明本篇作者是在漫记春日的见闻、感受,只求写出心中即时的情兴,而不求斟酌细节、经营奇笔。这种适意即可的写作动机,是由散曲最初的自娱性所决定的。
战气凌九霄,武道镇苍穹!一个身世如迷的不屈少年,一枚父亲遗留的神奇古珠,开启一段逆乱乾坤的不朽传奇。武道极致,独步天下,天地永恒,唯我不灭!...
霸道强势男处双洁,绝宠桐城所有人都知道,封家和林家斗了二十年。在封家再也斗不过时,封家女儿躺在了薄家太子爷的床上。一朝醒来,封沁沁发现自己被卖了。呵,既然父亲这么过分,她为什么要让她得逞。我们来做个交易吧。封沁沁扬起小小的脸,看着男人毫不畏惧。男人掀眸,勾唇一下,祸国殃民。理由。我身娇体软易扑倒!本...
同学群玩抢红包游戏,却没想到被要求执行一个个任务,身边死亡的同学越来越多,同学们之间为了生存已经不折手段...
做了一辈子炮灰的周谷儿重生了,重生在她即将被养父卖掉的那一年。重生后的周谷儿表示,这一辈子她的命运要自己掌握,决不再任人宰割。且看她这个炮灰养女如何斗极品,发家致富,收获幸福。...
她本是现代精英,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奈何一场车祸,命运彻底改变。诶?怎么眼前是猪圈?怎么这个猪看起来这么可爱?怎么她睡在猪的旁边?还有这个恶奴怎么敢如此嚣张的待她?妖冶美男呵,这不正和你相匹配么?神仙哥哥唉,怎么遇到你次次都受伤?占卜大仙咳咳,这星星和你的眼睛好像。纯洁圣子你的皮肤虽黑,可心却是纯净的。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啊?!看霓裳美人如何扭乾坤,搅江湖,战沙场,种仙田,赢得多方侧目!白莲花?撕!恶奴?杀!绿茶?打!蓦然回首,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美男?!她该如何选择?...
世人皆道,凉国丞相爱极了一人。为了她,他竟夺了自己君王之妻。世人皆言,昭国太子宠极了一人。为了她,他竟颠覆了凉聿二国。可最后,他眼睁睁看着她死在自己面前,而她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若有来世,愿永不相见。她爱极了他,亦恨极了他。宋清欢觉得自己的人生像开了挂。执行任务身亡,睁开眼却发现自己穿越成了一国帝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