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静和尚马上想到“四面的山”就是暗指“重重困难和险境”。
元安禅师实际上是想考考那和尚。可惜,那和尚参透不了师傅的话语,于是善静笑着对那和尚说:“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
那和尚于是就来到元安禅师那里,对禅师说:“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那和尚以为师父一定会喜笑颜开地夸奖他,然后准他下山,谁知元安禅师听后,先是一怔,继而眉头一皱,两眼直视他说:“这肯定不是你的想法!是谁帮助你的?”
那和尚见师傅已经察觉,于是只好把善静和尚的名字说了出来。
安禅师对他说:“管理菜园的僧人善静和尚,将来一定有一番作为的!多学着点吧,他都没有提出下山,你还要下山吗?”
一句话:“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这是善静和尚人虽在菜园,可是他已经飞过了高山的阻挡,拥有了像野云一样自由自在的心态。有些人,比如善静和尚一味想着下山想着自由,实际上心灵并不自由,恰如被拘囿在菜园里一样。
心灵是每个生命独自的宇宙,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被虚幻的世界全面控制和摆布,心中四面都竖起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也挡住了我们本来清明的视野。怎样才能飞越这叠嶂层峦呢?只要我们的心是自由自在的,没有什么能捆缚住我们。关键是你我的心灵有没有那样吹拂野云的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的确,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要受到一定的约束的,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自由的。弘一法师是一个懂得守护内心自由的大师,就是这么一个胸怀宽广的人,生活极为认真,他的守戒,几乎到了让人瞠目的地步。法师在《青年学徒应注意的四项》中说:佛的地位,就是想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崇尚自由,反对约束,但世界上有绝对的自由吗?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只有约束的自由是常态,但世上并没有无约束的自由,而只有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自由。如果人不持守道德戒律,就会逐渐放纵自己,好像藤草滋长蔓延,以至于不可收拾。欲望多了,藤草也就爬满了自己的心灵,精神便被压榨了出去,痛苦与烦恼会与日俱增。无限度地要求满足自己的欲望,自然会违背社会的公德,做出越来越多的恶劣行为。
二、最毒的药是情,最易变的是人心
情最麻烦的是“执”,活在这么多的情执里,被情所困,被情所迷,因情而执著,因种种的情,而做了情的奴隶,如果断情谈何容易。因为每一份出轨的感情,都极累心,伤的最深的,还是自己。太多的人只会最爱自己,最后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断情执,断的不是情,是妄念。《楞严经》上佛讲,情多的人往下堕落,想多的人往上超升。《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以导执情。”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类所有的痛苦皆来自于执著。六根对六尘,生心是不清净心,原因就在于里面有情执。情就是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执是执著,生情执,才是凡夫。如果以智慧来指导慈悲、运用慈悲,就可使凡夫的情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慈悲。
根据报道,2010年6月初,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大二女学生小梦(化名)因为与男友小强(化名)感情不和,提出分手。6月16日中午,不堪分手之痛的小强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利刃挥向小梦颈部。小梦被割断气管、声带神经,经过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但身心均受到重创。由于声带神经受损,今后能否开口说话还是一个未知数。
7月20日中午,躺在病床上的小梦脖子上布满累累伤痕,看起来触目惊心,后背也有约10厘米长一道刀疤。由于声带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无法开口说话的小梦用笔代为表达。
据小梦笔述,她与小强认识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开始处朋友也就是几个月时间。因为感情不和,6月初她提出了分手。6月11日,无法接受现实的小强曾用一把刀向她背部捅了两下,随后又在自己胳膊上自残,在大家劝阻下才罢手。小梦说,事情发生后,她报告了老师,后来学校告知了小强家长,她以为事情就此画上了句号,没想到6月16日发生了她做梦都无法想像的可怕事件。
上述事件原因一个“情”字,小强情感挫折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由失恋发展到失德、失态、失志,无法用宽阔的胸襟、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和解决恋爱中的所有问题和困难,于是,“情”变成仇恨。
世间的一切众生,都被情感这种力量所牵引,也用情感的方法处理这个世间的各种问题。所以世间一切众生,都因为在情感之河中随波逐流,而成为不能解脱的人。如果困于感情问题,身心就会被束缚住。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感情问题,在心性的立场上,要净化我们的心灵来解除烦恼的束缚,从而超越对众生的感情。
爱有很多等级和层次,最低的层次是自私的爱,那是充满了占有与贪婪的爱,例如我爱吃、我爱看、我爱听、我……但这些真的是爱吗?这些爱都是在追随自己的贪欲或本能,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圣经》上说,人的心最诡诈。感情一旦真心付出却无法得到他爱,就会愤慨、不满、失望、猜疑等种种情绪由是而生。在这种情况下,相爱变成了彼此相互要求、索取的手段,终致造成苦恼——所求不得。当失望、猜疑的情绪生起后,我们便会开始觉得自己不被关心、重视,一股强烈的对“自我”的执持不放,使得这种‘感觉’一再加强,也就会自怨自艾、自怜自叹起来。
沉溺在七情六欲中的人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因为有情欲就有贪爱,有爱就有不爱——分别,有分别就无法做到平等,无法以博爱的胸怀去对待每一个众生。因有七情六欲从而有自私,便不顾一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去追求,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等一个人好累、爱一个人好苦、想一个人好痛、恨一个人好难。世间的空幻和短暂不值得留恋,灵魂才是永恒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熟悉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笔下的许多女子,如李莫愁、木婉清、程灵素、仪琳等,无论善恶、美丑,觉得她们的命运,总被一种致命的感情决定着。她心中仇恨之火,让一颗原本善良纯真的心,变得残忍且毒辣。女人的生命需要爱情,一生只为爱而活着,而爱到了极致,往往就变成了残忍或暴烈。爱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对此,《圣经》中有很好的诠释:“爱是长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是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李叔同很早就觉悟到了“情执”的痛苦和束缚,他索性在39岁这年出家,之后日妻无法接受。
她痛苦异常,并找到李叔同在上海的老朋友杨白民先生。她向杨白民表示:日本的和尚是允许有妻室的,为什么李叔同要送她回日本呢?最后她提出,说什么也要到杭州去见一见李叔同,并要求杨白民立即带她到杭州去。
杨白民无奈,只好带着李叔同的日妻来到杭州,安顿下来后,他只身先到虎跑寺去通报。
李叔同见日妻已经来了,也就不好回避,于是同意会面。会面的地点在杭州西湖边上的某家旅馆里。
交谈过程中,李叔同送给日妻一块手表,以此作为离别的纪念,并安慰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
会面结束后,李叔同就雇了一叶轻舟,离岸而去,连头也没有再回顾一下。
日妻见丈夫决心坚定,知道再无挽回的可能,便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此后她就回日本去了。
无俗情,才能有真情,才能做真人。既然尘缘已了,何苦还要苦苦留恋?李叔同断绝情与爱,是彻底从凡夫的七情六欲中挣脱出来。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把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
也许因为我也是个多情之人,我理解感情伤人的痛。很久以前,我常常思考“什么是感情”、“爱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菩萨的含义是觉悟有情”这类问题。日积月累,我渐渐明白佛菩萨都是世界上最多情的人。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凡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应该是有限度的。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贪欲。情欲是一种强烈的渴求,渴求性爱本身没有错,可是,如果情欲使我们的心思、意念和行为超越了一定的界限——若我们看人、看性或看爱的态度都受情欲所影响,这就有问题了。让我们把欲望压缩到最小最小,把无我放大到最大最大,在无限的空灵中回归自我。让我们放弃贪欲,寻找清净,享受无欲之妙,明心见性,菩提得渡,离苦得乐。
我常在国内某个著名论坛看网友写的情感经历,比如绿帽、出轨、伤心、欺骗、伤害、处女膜重不重要等等……主题大都围绕“情”字展开,自己爱了,对方怎么怎么了,于是当事人痛苦了,迷茫了,悔恨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点,都被“爱”所牵制。
因为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情和占有欲而伤人,这是真正的爱情吗?爱情是追到手的吗?不是。实际上,太多的人哪儿有太多放不开的“感情”呢?也许只是心理上的依赖而已。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为这份据说“纯洁”和“真挚”的感情痛心呢?许多的人,把恋爱、婚姻,一次牵手,一次触摸,一次性交当做筹码,当做条件,当做交易……这样的人,他们的人生,难道不是悲剧吗?伤痛是很难愈合的,最多也只能用白灰重新粉刷一遍,而那道裂纹,却一直会隐藏在你的心里。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人应该学会释怀。
记得《红楼梦》中为晴雯所写的《芙蓉女儿诔》中的那一句“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或许这是多情最真实的一个写照吧。世间有许多的人,风情万种,处处留情,可是“情到深处情转薄”,浓情狂欢过后,心倦了,情淡了,于是不顾他人挽留央求的目光,决然而去,追寻下一段的感情寄寓。这样的多情,从某种意义上,只能说是一种无情,或是滥情。
惠子问庄子:人就应该没有感情才好么?
庄子说:是啊!不过这要看怎么理解了!
惠子说:没有感情还能叫人么?
有时候,情到了极致,便显得无情。庄子说:你所说的“感情”,不是我所说的感情。我所说的“没有感情”指的是不要因个人的好恶而涉及是非得失,弄得自己不得安宁。
那么庄子为什么要说人应该“无情”呢?原来同一个“情”字,庄子和我们有不同的理解。什么是“无情”?无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无俗情。世俗的七情说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是从世俗的层面看“情”,而庄子是从“道”的层面看“情”。庄子所说的“无情”,并非我们平常所说的冷酷无情。他指的是一种超脱,超脱好恶、得失,甚至生死。因为“无情”,庄子才会无喜无悲,无哀无怨,这样的“无情”虽然让人超脱,可不是凡人所能做到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用对时间做对事 十指尽断后,我把全家送进监狱 无关风月独钟自己 找回四分之三的自己 时光不老,你我已散 误我 男人如何调节自己 八零万人嫌被军长宠上天 好心态好习惯左右你一生 重生后我不再劝姐姐减肥 爱意消散之后 孩子,你要懂得保护自己 李宗吾为人处世厚黑学 32个好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品孙子兵法学管理 我靠算命手撕顶替我身份嫁人的假千金 春风再无怜花意 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第七次跳动 男人如何管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