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看到平时高高在上的人的失败、弱点,就解除了对对方的紧张感,就想要接纳对方。
隐“优”暴“缺”,糊涂处世即可成全别人的好胜心,也会让别人更加喜欢你,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点还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偶尔暴露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就行了。
一次,有位记者去采访某个大政治家属下丑闻真相,这位大政治家明白记者的来意后,把兴致勃勃准备开始质问的记者拦住:“时间多的是,慢慢来好了!”然后一屁股重重地坐下。
由于这种态度,首先记者的开场白便被抑制住了。
一会儿,咖啡送来了。接着,发生了一些偶发事件。那个政治家看来像是不敢热饮的人,刚喝了一口咖啡便大叫起来:“烫死了!”把杯子都打翻了。
收拾告一段落后,谈了不一会儿的话,政治家又把香烟放颠倒了,就要在滤嘴上点起火来。
“先生,香烟放反了!”由于记者的注意,政治家便慌慌张张,连烟灰缸也碰倒了。
听说只要大喝一声便能令普通的国会议员打哆嗦的这位了不起的大政治家,却让记者意外地看见了这些丑态,因此,不知不觉中,记者的挑战悄绪消灭,甚至对这位大人物感到亲切不已。
其实,这种作法只能说是这个大政治家耍的一个手段,记者只是被假象迷惑了。
人们在看到眼前的威严者的丑态和弱点时,对这个人所抱的紧张感便会消失,相反的还具有接受这人的心理倾向。如果反用这种倾向的话,也可借着故意显露自己的丑态,使对方疏忽,甚也可能将对方拉拢成为自己人。
有一位在一流企业担任要职的领导荣升为经理,在就职的寒暄中宣布道:“我一向对数字感到头痛,所以以后希望大家多多帮忙!”
就这一句话,把为了迎接能干的经理而战战兢兢的属下们的紧张感一扫而空。
但是,后来的情形是这样的,当属下提出书面报告时,他却一眼看出了差错:“这地方数字有错哟!”若无其事地督促其注意。这个指正其实是很细微,而且相当重要,这样继续一段时间的话,便会建立一种评语“这经理明明说他什么都不懂,其实却是相当不含糊呢”。于是短期内属下对他的信赖感也增强了。
为了解除人们的警戒心和紧张感,并拉拢他人到己方来,暴露自己的缺点、弱点,是能发挥相当效果的。
学生对一位新来的老师感到有些好奇和畏惧。因此,这位老师故意在课堂上说:“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板书更差,小学时我的书法都不及格,因此我特别害怕在黑板上写字。”以此博得学生一笑,为的是很快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他也会说:“如何,我的领带漂亮吗?”学生就会暗暗在心里想:“这老师真有趣,竟注意些小事,可见老师也是凡人。”学生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便产生了亲切感,此后这位老师的教学也变得很顺利。
同样的,在人前演讲,在麦克风前打喷嚏,站不稳,故意表演些小失误,就能缓和原来紧张的气氛,听众们对有头衔的大教授都有戒备心,但是看到小的失误后,心里便会想:“同样都是人,难免做出些不雅的事。”于是一种亲切感就自然产生了。
与有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的人初次见面时的会谈是很困难的,尤其在社会地位有差距时,对方在居下的位置上心中会有胆怯感。此时对方心理上自然筑起一堵防御墙,首先让对方树立“自己不比别人差”的观念,这一点很重要。
华盛顿特区有一位名演员,他是出名的花花公子,一位曾经被他追求过的女性回忆说:“若是他触动了我的母性本能,我就凡心大动。他往往会说:‘我真笨,连衬衫都穿不好。”这位男演员就是利用母性本能,博得女人欢心的。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要联络感情,应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因为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隐藏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这样表面上对方胜利了,实际上却是你胜了。
比如对方与你有同性质的某种特长,对方与你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对方的技术敌不过你,你也得让对方获得胜利。但是一味退让,便表现不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你的技术不太高明,反而引起无足轻重的心理。
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应该施展你的相当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于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有敬佩之心。
不过安排破绽,必须十分自然,千万不要让对方明白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便觉得你虚伪。所面临的难题,是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持,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作让步,也是常有的事。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论在神情上,在语气上,在举止上,不免流霹出故意让步的意思,那就白费心机了。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掉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鸡毛蒜皮的问题争得不亦乐乎,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越是这样的人越对甘拜下风的瞧不顺眼。
时下里流行一句话:“玩深沉。”就是讲究隐匿的智慧。其实这种场合玩点深沉正显示了大度绰约的风姿。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屑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你若是有理,却表现得谦逊,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7。以和为贵,和气生财
古人云:“和为贵”,今人曰:“和气生财”,都说明一个道理:只有与人为善,待人谦和,尊重人,才能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占领市场。
一次,几位从外地到广州出差的旅客,到某饭店用餐。他们一坐下,服务员就亲切地问:“你们喜欢吃什么菜,还是让我介绍几个?”顾客说:“我们带来了罐头,不要菜了,给我们来几碗白饭好吗?”服务员很快端来了白米饭,还带来了碟子和罐头刀,说:“这罐头要加热吧?”顾客说:“不用了。”服务员又要替顾客开罐头,客人还是说:“不用了。”后来,服务员看见碟子上干巴巴的罐头肉,便又建议客人添个菜汤。客人说:“好!您真热情。”客人满意地吃完了这顿饭。临走时,怀着一种深深的敬意对服务员说:“您服务真周到,改天我们再来。”果然,这几个客人连续几天都到这家饭店用餐,不过,再也不是带罐头来净吃白米饭了,饭店的营业额也增加了。
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只有心平气和、细心周到才能赢得买家的心!顾客到店里来,就是商店的客人,无论买与不买,营业员都要以礼相待、热情服务,不能有“你来求我的”思想,不能待顾客态度冷淡、语言生硬,甚至顶撞顾客。
我们常常可以注意到这样的情景:同质同价的商品,有的商店因待客和气,光顾者便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有的商店因待客态度冷淡,结果门前冷清、顾客稀少,生意甚为萧条。有些顾客宁可舍近求远到服务态度好的商店或优秀服务员跟前去买东西,而不愿就近到服务态度不好的商店去买东西,可见微笑服务对商店至关重要。
另外一种情况,店员要当顾客的消费向导,帮助顾客选择适合的商品,顾客就会满心欢喜地欣然听从你的“调遣”。有一次,许多顾客争相抢购一批花衬衫。一位40多岁的农民打扮的男子,连衬衫的样式还没有看清楚,便把钱递上来要求购买。这个店的经理问他:“是送人还是自己穿?”他回答:“自己穿。”经理便耐心地向他解释,以他的年龄和身份,是不适合穿这件花衬衫的。顾客听他说得有理,便按他的建议选购一个件普通的白衬衫,这位顾客最后满意地走了,并到处宣传这家店的好处,为其做了免费广告。可见,以人为善,替顾客实际需求着想,是赢得人心的关键。“和气生财”可以说是一句最古老的生意经了。把待人和气用于经商中,不仅会受到顾客的欢迎,改善商店与顾客的关系,提高商店信誉,而且可促进成交,扩大销售,增加赢利。从这个角度来说,和气生财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生意经。
在市场里,一位老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它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
这位妇人本着和气生财的道理,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到自己的角落。
旁边卖菜的年轻人观察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您这里来,为什么你不生气?”
老妇人笑着说:“在过去有个风俗,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更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摊位上,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
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坚持“和气生财”就能实现互利共赢。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市场经济关系格局。
和为贵、合则全,这是自然的法则,人与人之间更应该如此。圣贤的思想就是依据这些原则形成的,人与人的合作也是根据这些原则而建立起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然而,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常常走向它的反面。关系闹翻、翻脸不和时,合作的关系便破坏了,彼此都把对方视为仇敌,并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
和气生财,“和为贵”,商场上很忌讳结成仇敌、长期对抗。但是在某种利益的驱使下,商场上很容易争执不下,甚至争斗不休。或者因为一笔生意受到伤害,从而耿耿于怀。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反目成仇、结成死敌的必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史记品读 向心公转 赢在便利—便利店成功经营的88个密码 生活中必知的130个心理学常识 天变:中国历代宫廷政变全景 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渠道战争 这辈子只能这样活吗 订婚找前任,我娶千金总裁你哭啥 爱上你等于爱上寂寞 地球探秘 不要用我的爱来伤害我 中国择吉文化 好好活着 善待生命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人性的弱点(精编版) 环境与科学 民俗诡事簿 人性的优点(精编版) 博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