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是一个尊称,指的是修得成道之境的修者。
但最初,其实是没有“成道”这个境界的。
根据陈泽这段时间翻阅诸多秘籍、讲义以来,可以总结出,这个世界修炼真气的境界大致分为凝气、种脉、外照、化气、合道、归真、成道,共七个阶段。
凝气指的是修者可以自行凝练真气、使用真气,也标志着普通人和修者之间的划分。
种脉,则源自修者修炼真气后,在自己体内“种”下真气脉,不同真气种的是不同的真气脉,而具体能种什么真气脉,则与修者自己的天赋、感悟、心性等诸多因素有关。种得真气脉后,修者在使用真气时就不用每次辛苦凝练了,而是直接取用储存在真气脉种的真气,实力自然大大提高。
外照,顾名思义,真气外显——不同真气呈现不同颜色,外露出来,这个境界的修者无论是使用道术,还是以真气打斗,其威力都会远高于种脉之境。
值得一提的是,外照之境是个极为特殊的境界,它分为外照和外照圆满。普通外照就是像陈泽一般,真气外显。而外照圆满,就需要观想了。待观想成功,修得外照圆满,化气便也能指日可待了。
化气,则指的是真气彻底炼化于体内观想之物上,随取随用,既不用凝练,也不用储存在什么真气脉中——这个境界的修者,真气脉就已经成了一个“装饰”,没什么用处了。
至于合道、归真……陈泽还没总结出来。
因为目前御临卫中所藏秘籍和讲义,也说不出合道和归真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不过陈泽倒是看到一则讲义中有提,等到了“成道”,就无法被容纳于天地间,需“破碎虚空”,归于大道之中了。
其中,按太圣皇帝朝时编撰的划分,是没有“成道”这个境界的。修得合道之境就能被尊为“宗师”,为世间罕有,而修得归真之境的,就冠以“大”字,是为“大宗师”,更是稀少。
自太圣皇帝朝以来,几百年间,只有两位修者修成宗师,而大宗师,却未曾听闻——最近的一位大宗师还是太圣皇帝朝时,太圣皇帝本人。
后来,太圣皇帝晚年时,认为“归真”之上,还应有一个境界,故命其名为“成道”,这才有了如今这般说法:成道者方为道君。
自然,太圣皇帝朝时也确实出了一位道君:济水君。
济水君的出现,也有力地证明了太圣皇帝曾经的理论,也让太圣皇帝越发相信自己能更进一步,修成道君。
只不过世事难料,太圣皇帝晚年令太子监国后,便一心修炼,不理政事。可谁都想不到,彼时号称天下第一大宗师、道君之下第一人的太圣皇帝,反而在别宫中被刺杀,死于非命。
此事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朝廷上下查得人心惶惶,可谁都明白,能杀得了太圣皇帝的人,只怕根本无法被查出。
大魏第二任皇帝太宗皇帝即位后,也不是没有想办法联系十三位道君求证,只是诸道君皆讳之莫深,不肯直言,这件事便成了一件奇案。
后来,大魏南北二分后,南魏就流传出新修得成道之境的济水君乃是杀害太圣皇帝的凶手,目的是阻止太圣皇帝成道,好自己修成道君……这理由虽然有些牵强,却也不能说不成立,是以南魏因此拒不供奉济水君,甚至私藏或供奉济水君的禄位在南魏算得大罪,以谋逆论处!
北地虽然对济水君并不像南魏那样明令禁止,百姓们却也忽忽疑疑,并未主动为其修庙宇,只有些地方在十三道君庙中增了一方禄位,算是一同供奉祭祀罢了,有些偏僻的地方恐怕还不晓得这世上又多了一位道君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开局神话入侵,我强化出无上神装 察言辨色的心理学 已经集满卡牌的我,进入到游戏里 不一样的河南人 法兰西帝国 积极人生的五大追求 幽幽情丝三千泪 末世:我的公寓很安全 高效演讲:一开口就让人喜欢你 电视位面逍遥行 被绿后,我的双手成了万物回收站 至暗狂欢 塔木德——犹太人的处世智慧与赚钱哲学 天策烽烟 父母的语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网络强国 一本书读懂行政管理 云龙山医仙 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 我的老婆是顶流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