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的味蕾和对美食的探索欲都被唤醒了。
他们不约而同地要探寻华夏味道。
大学教授张老先生,几十年来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家与办公室、教室。
除了偶尔去食堂,他的饮食几乎都是老伴在家里准备的清淡饭菜。
《舌尖上的华夏》的开播,改变了这位老教授。
第一集看完,张老先生就愣住了。
他看着画面里那些精致又充满烟火气息的小吃,尤其是他从小吃到大的馄饨和汤圆,在节目中被赋予了亲情与乡愁的意义,老教授老泪纵横。
那句“摇摆摇摆”的歌声响起,张老先生偷偷跟着节奏在沙发上晃了晃脚。
第二天,他就按捺不住了。
他对老伴说:
“明天开始,早饭不吃粥了,我要去吃巷口王记的生煎,还有胡同里的吴记,看看他们家的灌汤包是不是电视里说的那样,皮子有七十二层褶。”
第三集播出后,节目深入了山林。
张老先生看到了许多他只在书中见过,却从未品尝过的山珍。
他干脆向学校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名义是“学术交流”。
实际上是悄悄跟着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直奔皖省深山里的一个小镇。
他在那里,找到了节目中的野山菌炖土鸡。
第一次体验了蹲在农家土灶前,就着热腾腾的香气大快朵颐的乐趣。
泥土和山林的清香与鸡肉的鲜甜完美融合。
张老先生感觉,平淡了几十年的味蕾,在这一刻活了过来。
接下来的一周里,老教授完全抛却了学者的架子。
他在闪西吃过辣到出汗,却欲罢不能的臊子面。
在川渝体验过辣到冒火,但让人停不下来的麻辣火锅。
看着那一串串肉在红汤中翻滚,视觉与味觉的双重冲击,让他直呼过瘾。
他回到学校,写下了洋洋洒洒几万字的心得体会。
还经常在课堂上,播放《华夏味道》,引用《舌尖上的华夏》的片段,鼓励学生去探索和传承华夏美食。
全国各地的华夏网友们,都迅速行动起来。
很多人化身“美食特种兵”。
“姐妹们!我人在闪西!刚干完一碗biangbiang面!”
“我在徽京了!第一站鸭血粉丝汤,第二站汤包!第三站……待会儿再说!”
无论是粤东肠粉,还是深山里的特色野菌炖鸡,抑或是大西北风沙中炖煮的羊肉,都吸引着无数人蜂拥而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成了机器人后,老公才开始爱我 破镜岂能再重圆 湖心有个小岛 却将烟雨送黄昏 末世:开局吞噬火焰就能变强,吾名炎帝 乡村小神医 在夏夜等一场雪 海边别墅的神秘男子 莲花岛 命运神瞳 幽界密语 全民:我不死不灭,当个换命师怎么了? 直播算命:开局就把顶流送监狱 清风上南枝 月见鹰的第1本书 风起时,爱燃尽 乡野名医:我真没想当渣男啊 寒假兼职军火商被抓,问我核聚变能造吗? 我的节目通古今,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电磁核爆坦克都出来了,还说你是改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