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此言有理。”
杨秋这话一说出来,郑玄还来不及露出欣喜的表情,杨秋就又继续开口了。
“只是,我之所以禁避讳之风,实乃为后世子孙计。试想,若后人观古本之时,因避讳之故,难明其原意,岂不谬哉?
文字古籍,乃文化传承根本,当保持其原意,方为正道。若因避讳而使古籍之意晦涩不明,如明珠蒙尘,使文化传承受阻。
我之禁令,意在护古籍之真,使后人可从中汲取智慧,明晓古人之思,此乃惠利后世之举。”
此言一出,一旁的蔡邕都惊讶了,而站在他旁边的田冲毫不意外。
这真的是实话,大王还跟他吐槽过,难道未来春夏秋冬都不能用秋了吗?这种避讳之风毫无意义,还得琢磨换个字用,就不嫌麻烦吗?
甚至还有人对杨秋建议过,让她再取个名字,毕竟好多皇帝都这么干过,刘邦当年当皇帝之后就改名了。
不过杨秋当时懒得改,拒绝了这个提议。
此刻郑玄听到杨秋这番解释,自然一时之间被噎住了,难道说大王此举不是对后世子孙有益吗?
虽说他也能引经据典,再进行一番辩驳,但这没有意义,所以郑玄放弃了这一个话题,然后又开启了下一个。
“大王过去这些年励精图治,于乱世之后重建秩序与安宁,其功业显赫,深得万民景仰。然而,今日观昭国选官现状,却令人忧心忡忡。
往昔选官,尤重官员品性,此乃治国安邦之基。可如今,似已偏离正道。守孝之礼,本为人伦根本,近年却不再提倡。
由此导致官场之中,每岁皆有品行不端者因罪而被免职。如此情形,选官之法恐怕已出问题。
大王,吾认为,科举之试虽可选拔有学识之人,然仅以考试成绩为凭,实有不足。吾以为,当于科举之外,再添品行考察一项。
唯有德才兼备者,方可为官,如此方能保证朝堂吏治清明,社稷永固。”
这话一说出来,杨秋的眼神差点都变得冷了下来,不过她依然保持住了微笑。
“昔日许由洗耳,世人皆赞其高洁,以避尧之禅让为千古美谈。然至汉时,隐士之风乍起,其间真伪,实难分辨。
彼等隐士,皆好高谈阔论,夸夸其谈者众。时人皆言其淡泊名利,似有超凡脱俗之态。但若果真淡泊名利,其名何以盛传?其言论又何以广布?
既已隐居,便当与尘世隔绝,如那深山幽兰,无人知晓方为其本真。可这些所谓隐士,其名却如雷贯耳,其言论更是世人讨论焦点。
彼等隐居之后,品德之佳名竟也不胫而走。试问,若无人宣扬,无人传颂,何能至此?
想必是其自身不甘寂寞,暗通世俗,假托隐士之名,行扬名之实。如此行径,岂是真隐?”
杨秋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直接来了一段辛辣讽刺,别跟我玩这些虚的,我还不知道你们这群人的套路吗?
天天当什么高洁的隐士,然后在背地里面对朝廷评头论足,这个官不称职,那个官无能,只有他是大聪明,只有他是世间贤明的君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简贞妮简泊生 救命!娇娇,杀我别用小蛮腰 开局一座庙:我吸收香火证道真神 全京城都说她高攀了 顾小碗乱世种田日常 登基当天,皇爷爷怎么还不退位 卿不识我心 华妃重生被读心,后宫娘娘都炸了 沈瑜崔瑾亭 简茉钟昱 被秦始皇朝臣听到心声后 聆听 重回末世前,嫁黑帝,抢他空间 重生1980:开局带女知青赶山致富 长公主每天都想跑路 七零军婚:短命老公他长命百岁了 夺嫁 顾凝宋子恒 都有白月光,我嫁军爷你慌什么? 离婚后,高冷女总裁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