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你到底想干什么?”看着一脸殷勤的马应魁,考功司的官员不耐烦地问道。
“能不能通融一下?”马应魁有些卑微,“这些脑袋是我和手底下的弟兄用命换回来的!为了这些脑袋,我折了不少弟兄!还指着这些首功的银子给他们的家人养老呢!”
“不可能!”考功司的官员断然拒绝,“规矩就是规矩!”
马应魁张了张嘴,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考功司的官员一边查验人头一边说道:“这个牙齿太齐,不算数!这个鼻子没了,也不行。。。。。。”
在接下来半天时间里,考功司的官员认真核验了所有人头。
“经查,你部带来了一千七百二十六颗人头,其中合格的有一百二十七颗,余下的都不合格!”
马应魁气的差点当场拔刀!
好在理智最终占据了上风,他骂骂咧咧的离开中军回到营地。
定王朱慈炯恰巧将这一幕,他将看到的一切全都悄悄地记下来。
当天傍晚,明军彻底收复了宁远城。
留在城中的八旗兵不是被杀就是被迫投降。
然而明军并没有放过他们,除了汉八旗和少数满蒙将领外,剩下的全都被砍了脑袋。
另外,城中还有千余百姓。
这些百姓都是被建奴征调来运输物资,帮着洗衣服,喂养马匹等。
他们当中一部分是当地的辽民,另一部分是被建奴入关时劫掠的大明子民。
在这些人的去留问题上,平辽大军内部发生了分歧。
有的认为这些人助纣为虐,主张把他们全都杀了。
有人认为这些人本就是大明的百姓,帮建奴干活也是迫于无奈,绝不能杀。
王永吉怕这些人里面有奸细,不敢让他们在城中待着。
于是在城外圈了一块地方,供他们休息。
王永吉将这些情况和捷报写成书信,派快马将捷报送往京师。
大军简单休整一天,继续向前推进。
七月十九。
崇祯正在乾清宫内小憩。
“皇爷,宁远捷报!宁远捷报!”王承恩左手抓着衣角,右手举着捷报,喘着粗气跑到崇祯面前。
“王永吉拿下宁远了?”崇祯平静地问。
“是,皇爷!”王承恩快速打开捷报后念道:“七月十六,我军与建奴鏖战一日。当日深夜,豪格领兵后退。。。。吴三桂率先攻入宁远,有先登之功。。。”
“等一下,”崇祯出声阻拦,“朕没听错吧?吴三桂率先攻入宁远?”
“皇爷您没听错,先登之功是关宁军的!”王承恩回答。
“呵?”崇祯冷笑一声,“吴三桂拥兵自重,朕不相信他会做出这种事,里面肯定有蹊跷。”
王承恩不敢回应崇祯的疑惑,只能低着头继续念:“我军克复宁远,稍事休整后便向锦州逼近!”
听到锦州二字,崇祯罕见的紧张起来。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率领十三万明军兵败锦州。
那一战让明军精锐尽失。
对外无法对抗建奴,对内无法平定流贼。
现在复攻宁远,崇祯的紧张可想而知。
萌玉前世最想不通的一件事,就是同为女儿,妈妈为什么要将她辛苦考上的大学名额给亲妹妹去读书,还将她卖进深山给人做共妻,给妹妹筹集路费。重生归来的江萌玉刚刚逃出人贩子的手中又被买夫给抓了,前世亲妈给自己定下却被妹妹冒用身份夺走的未婚夫救了她,她说你救了我,小女子无以为报,就以身相许吧。可亲妈来时她却潇洒地拍...
记者采访富豪榜首谢闵行,谢总,请问你老婆是你什么?谢闵行心尖儿宝贝。记者不满足,又问可以说的详细一点么?谢闵行心尖子命肝子,宝贝疙瘩小妮子。这够详细了吧?记者们被塞狗粮,欲哭无泪,准备去采访某小妮子,谢少夫人,请问你丈夫是你什么?...
一名身缠七彩恶龙肩扛古老石棺的白发青年,仰望高高在上的诸天至尊万古道祖,淡淡道诸位,我说我这石棺葬过天,你们信么?...
被师傅捡来的小和尚五岁了,该下山找爸爸了。小和尚软软抱着一只小狼崽,迈着小短腿儿冲过去就抱着自己爸爸的大长腿奶声奶气的喊道爸爸!一声爸爸,喊得五位大佬...
什么?居然是人人果实?坑爹呢!黄头发的,想取我姐,先打赢我再说。雾忍,你是打算逗死我吗?这可真是条歹毒的计策。搭乘着穿越者号列车,漩涡观月闯入了这波诡云谲的忍界之中,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