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
明朝疆域广阔,知府知州级别的官员多达两百余位,其中难免会出现几位横征暴敛、剥削百姓的贪官,像是今天早朝上的事情,朝廷中枢每年都会遇到一两次,从这方面而言,这件事并不算是多么严重。
更何况,河南府与京城距离较远,河南府的百姓再是如何民怨沸腾、可怜凄惨,也只是大明江山的一隅,影响不了大局,在京城官员们眼中只是公文里的几行文字罢了,司空见惯之下,百官们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触。
然而,这件事终究是关系到了朝廷的公信力与形象,在明面上,官员们皆是爱护百姓的,皇帝也是要愿意为百姓做主的,所以他们必须要摆出姿态、表示重视,进行调查、给百姓们一个交代,哪怕只是装模作样的敷衍!
若是寻常时候,类似的事件根本影响不了赵正和,赵正和很轻松就可以解决此事,但偏偏如今正是赵正和争取入阁的关键时期,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就很大了。
这就是政治的博弈,许多事情看似不严重,但一旦是时机不合适,就往往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于这种影响究竟是好是坏,也往往只有局中人才能够知晓。
至于局外人,也只是看热闹罢了,往往要时隔许久之后,才能够后知后觉,惊呼天变!
*
如今,赵正和自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自知。
在百官们的注视之下,赵正和缓缓出列,跪在德庆皇帝的面前,看了首辅沈常茂一眼之后,竟是坦诚己过,道:“陛下,臣有罪!臣当初担任四川巡抚的时候,曾与马熙成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那时候的马熙成严谨老练、办事公允,臣对他也颇是欣赏,这些年来更是多有提拔重用,认为马熙成值得朝廷重用!当初吏部收到马熙成的弹劾之后,臣还以为马熙成依然是当初的那位良官,就极力为马熙成说项,却没想到人心易变的道理……如今回想起来,却是臣的过错!”
听到赵正和的表诉之后,德庆皇帝微微一愣,却是没想到赵正和竟是没有任何的辩解,直接就承认了错误!
事实上,赵正和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是被逼无奈。
朝中各大派系之间,为了庇护各自的朋党,经常会进行交易与让步,当初户部收到马熙成的相关罪名之后,赵正和为了庇护马熙成,也与“周党”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易与妥协,最终宋启文也很好说话,并没有严查马熙成,只是向河南巡抚张琦灵询问了意见,又派了吏部郎中王徵前去调查。
当时,在赵正和看来,马熙成乃是“沈党”之人,而河南巡抚张琦灵与吏部郎中王徵也同样是“沈党”之人,宋启文在明知道这些的情况之下,依然是让“沈党”官员去调查另一位“沈党”官员,显然是同意了自己的请求,打算放过马熙成一次。
那个时候,赵正和还有些惊讶于宋启文的好说话,但如今才知道,原来“周党”早有布置,竟是留着这个把柄,准备在入阁的关键时候对付自己!
如今,事实俱在,宋启文手中还留着河南巡抚张琦灵与吏部郎中王徵的公文,自然也容不得赵正和抵赖!
所以,赵正和也只能干脆利落的承认此事,抛弃掉马熙成,全力保全自己!
“我记得,当初我与宋启文进行交涉的时候,陛下还没有进行南巡!难不成,‘周党’在那个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黄有容倒台、而我会竞争内阁席位的事情了?若是如此的话,周尚景的老谋深算、布局长远,实在是无人可及!”
想到这里,赵正和更是心中隐隐有些发寒。
随着沈常茂成为了内阁首辅之后,赵正和的内心中也多了一些雄心壮志,只觉得“沈党”若是可以顺利发展下去,未必就不能超过“周党”,成为朝中的最强派系!
但如今,当“周党”开始进攻“沈党”的时候,赵正和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面对“周党”气势汹汹的进攻,“沈党”自沈常茂以下,竟是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赵正和入阁的可能性就被“周党”彻底毁掉了!
至此,赵正和为了保全自己,除了认输之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一个苦逼的小屌丝,无意中买了一个智能软件,啥是天才,一看就会,金钱,赚到手软,美女,我不稀罕,且看一个小屌丝的逆袭之路。...
明面上,他是忠心为国的冷情帝少,暗地里,他是叱咤风云的神秘君主。她步步算计,骗光了他的所有第一次,留下所有财产逃之夭夭。谁知第二天,她被人架着刀子上了教堂。他高调宣布要么嫁,要么死。嫁嫁嫁!我嫁还不行吗!重生宠文爽文老书99次离婚厉少,请低调...
...
本是山村小农民,谁知化身金疙瘩!董三生是个农村孤儿,生机都成问题,不料夜宿山神庙竟得到神葫芦,从此走上康庄大道!开饭店建学校搞投资办大事人不能忘本,他扎根农村,誓要做史上最强小农民!不知不觉间,他才发现,身边的美女越来越多,那一双双炙热的眼神,竟让他难以抗拒...
这里是蛮荒的世界,这里是太古的战场!神明高居星空王座,燃烧军团杀声震天!看我…一拳撕裂天空,一脚踏碎大地!狐仙,你确定你说的是数码宝贝!?...
李子秀,那个被称之为最强的男人。有的人觉得他很秀,有人认为他是操作帝,还有人说他是脚本怪。玩家们在跟风他的操作,战队在研究他的战术。他礼貌斯文,是背锅抗压吧老哥的精神领袖。他拥有盛世美颜,是电竞外貌协会最大的遮羞布。他一刀一个LCK顶级选手,是新一代抗韩掌门人。渐渐地,人们开始称呼他为‘李哥’。他也喜欢‘吨吨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