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完颜宗望看了慕容皎皎一眼道:“莫说三弟并未同谋,即便同谋,他并不知中原武林人士想要刺杀之人是我,站在宋室立场,也极自然。”然后向独孤玦问道:“这位姑娘是…?”
独孤玦道:“荼靡山庄,慕容世家后人,慕容皎皎,愚弟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
完颜宗望点头:“原来是姑苏慕容之后,名门世家,果是气质不凡!当年在叶无伤的灵江园中,三弟先是为了维护慕容世家,后又不肯担任盟主围攻明教,不惜因此而与中原武林为敌,大哥很是敬佩!想起当日与二弟、三弟又一次并肩作战,却因情势所迫未能好好相聚畅谈,大哥至今想来仍甚遗憾!”
独孤玦听到风雷野的名字,不禁神伤,默然不语。完颜宗望察颜观色,已知其意,遂道:“三弟可是为了二弟投靠童贯一事而有所见怪?你可知二弟实有难言的苦衷?”
独孤玦喜道:“大哥见过二哥了?您知道他何以投靠童贯的苦衷?他既已投靠童贯,童贯又为何伤他经脉,使他内力全失?”
“二弟心中苦衷,大哥亦未详知,他不愿多说,我也不好多问,但想必与明教有关,大哥相信二弟绝不是背义之人!”完颜宗望将风雷野曾随宋朝使者前来金国,二人因而相见一事,约略向独孤玦说了。面露担忧道:“先前金、宋友好同盟,所以二弟离开时,我曾派人代表我随二弟前往开封,原是藉此暗中保护二弟,童贯看在我的使者的面子上,一定不会为难二弟。但如今二国交兵,我派去陪同二弟之人也多日均无音讯,令我相当担心。”
说到这儿,独孤玦趁机为李师师向完颜宗望说情:“大哥,李师师与中原武林误以为刺杀了您,就可以解开封之围,虽属愚昧之举,但从大宋看来却是忠义之行,愚弟恳请大哥放了他们,对于目前二国的和议也是一件好事。何况大宋地广人多,大金方才灭辽不久,应当先行好好休养生息,此时侵宋绝非易事,愚弟劝请大哥罢兵议和,二国永为友邦,岂不甚佳?”
完颜宗望听完独孤玦的话,深思片刻后表示:“三弟所言甚是!大哥先前化名游历中原,深感宋国的繁荣与富裕,如果金、宋不和,长期交战,对我大金并非利事,徒使无数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实非大哥所乐见。但我大金皇帝忿于宋帝与辽帝暗通款曲、首鼠二端,此番战和非大哥我一人可以议定,但大哥定然尽力促成议和,纵然如此,只怕宋帝还要割几块肥肉献予我大金皇帝才行。”
说罢,完颜宗望命人放了李师师与中原武林,并送至帐外。
独孤玦揖手谢道:“大哥心怀天下苍生,愚弟深为敬重,请就此留步,我兄弟三人必有相聚再会之日,届时必当共饮同醉。”
完颜宗望见中原武林对他仍是目露杀意,心知独孤玦好意,遂道:“也罢,三弟此去,千万珍重,那些个人不识好歹,未必能领你相救之情。你所说和议之事,我将派人告知宋帝,速速商定即是。”
“大哥放心!我此行本为救知音好友而来,并不在意中原武林人士如何看待。即使他们不识好歹,想来也还为难不了愚弟!”言毕,独孤玦转身,带着慕容皎皎与李师师、中原群侠一同离去。
不久,完颜宗望果然接受了宋钦宗的议和,带兵返回金国。
独孤玦、慕容皎皎、李师师与中原群侠离开金营不久,即有各大门派之人前来接应。独孤玦心想,众人已然脱险,自己不必同行,遂向少林方丈虚尘告别。不意天幽道长、冷无艳、韦渡、云离子四大掌门及其子弟却突然围住了独孤玦,怒指他与金兵统帅勾结,义图叛宋附金。
独孤玦心想,大哥猜得真准,果是不识好歹。却也不出恶声,从容平和说道:“我与菩萨太子义结金兰是实,当时宋、金结盟友好,何来叛宋之嫌?我独孤氏乃鲜卑族人,对于宋、金之争,无意干涉,此行不过为救知音李姑娘。”言语至此,忽转铿锵:“然而各位若要是非不分,定要相难,那就休怪我长剑无情!”
虚尘掠身挡在独孤玦身前,对四大掌门说道:“诸位掌门,且听我一言。独孤少侠与那完颜宗望之间的私交,贫僧亦不甚了然。但少侠解救我等于金营之中,却是事实,我等若再为难少侠,难免被视为恩将仇报,还请三思!”
田大义虽对独孤玦曾力挑丐帮一事亦甚痛恨,但他得能统领第一大帮,实有磊落胸怀,也看出四大掌门想以此借口图报私仇。一向为人豪爽的他,哈哈一笑,,随即说道:“方丈说得对啊!独孤玦若要背宋附金,就以他和完颜宗望是结拜兄弟,刚刚就可以趁机让金兵都杀了我们,对他岂不是大功一件?我对独孤玦没什么好感,但大家若要藉机公报私仇,我田大义可看不下去了!”随后,又对独孤玦说道:“此番相救,在此谢过独孤少侠。但你先前与魔教不清不楚,如今又与完颜宗望称兄道弟,虽然说不上是叛宋附金,却也非我中原武林之友。日后相见,倘若少侠仍助魔教或金人,我田大义必然不会放过你了!”
独孤玦冷笑一声,不再多言,他看少林方丈、丐帮帮主出面说话,已知四大掌门必定知难而退。至于田大义所说日后相见如何云云,他本无所惧,更不在意。
四大门派果然撤了包围,众人随虚尘、田大义而去。
李师师见中原群侠散去,颓然不语,一时间竟不知何去何从。独孤玦表示愿送她回开封金线巷的醉杏楼,李师师告知,自从去年周邦彦逝世后,她失去了这位忘年知音,本已颇感孤单,如今金国兵临城下,徽宗皇帝不仅怯战,还立即将皇位传给儿子,自己退居为道君太上皇,并且仓皇逃往毫州,往奔江南,此举让让李师师极为失望和痛心,她对于繁荣的京城已经感到厌倦,不想再回开封,却又一时无处可去,因此踌躇。独孤玦想起了已逝的周邦彦,心下也感凄然,于是力邀李师师随他与慕容皎皎一起同往荼靡山庄暂住。
李师师住入荼靡山庄后,因她与朝廷官吏、江湖人士均有往来,经常有人前来荼靡山庄探望,李师师由此得知朝野形势,并经常将其所知尽数告知独孤玦。
这一日午后,李师师与独孤玦在疏影轩中焚香饮茶,李师师抚窗叹道:“完颜宗望虽已率兵离去,但此和议能够维持多久,尚未可知。而朝廷之内,奸倿弄权,江湖之上,纷争不休,眼下看似平和,却是山雨欲来,真不知如何是好?”
独孤玦安慰道:“庙堂之事,谁也难以插手,江湖纷争,自有名门正派,师师姐何必过于忧心,岂不自寻苦恼?”
李师师轻抚炉上香蕴:“少侠有所不知,朝廷战和不定也就罢了,中原武林上次谋刺完颜宗望,看似团结一致,其实不过是假象,各大门派之间本有恩怨,童贯又拨弄其中,如今的江湖人士,独善其身已是最上乘了;次之者则被童贯收买,为虎作伥;更等而下之者,颇有些人倒向金国,成其爪牙,真能为民请命者,实是少之又少,真是枉称侠义之辈。”
“依师师姐意,习武之人自当为民请命才不枉称侠义?那么,明教为民请命,朝廷何以又视为逆贼,至今仍缉捕其教众不休?”独孤玦凝视着李师师,他知道李师师希望他挺身而出,但在他心中,抗金入侵固然义所应为,可那宋廷又何曾安民抚孤,真值得他去为宋廷搏命么?
李师师幽然低语:“明教起事,道君太上皇原是下诏招安,可惜方教主不从,更因童贯急于立功,至今我亦难过至极。想那百万教众、多少豪杰,若能与朝廷一心抗金,该是何等美事?”
独孤玦摇首道:“晚矣!朝廷不惜民力,激起事变,至今不知悔悟,犹然缉捕明教,如何再得民心共敌外悔?”
李师师急辩道:“然则习武之人,本当济弱扶倾,当今国难之际,若不能齐心合力以抗外侮,岂不有失侠义之名、英雄本色?少侠以为然否?”
“侠以武犯禁,历朝历代,尽以天下而奉一人,何曾怜恤百姓苦难?习武之人为民请命,本与朝廷相抗衡,何来与其齐心合力之说?”
独孤玦此言一出,李师师不禁悚然:“承平之日,偶有官使欺压百姓,侠客为民请命、以武犯禁,确有应然之义。而今金国随时侵宋,同为大宋子民,就当朝野一体,何况身怀绝艺的江湖人士?难道少侠宁见金兵南下,生民涂炭,亦不愿出手相救?”
独孤玦瞿然起身:“我剑下但杀凌弱为恶之人,无论其国族身份!宋吏欺民,我杀之!金兵欺民,我杀之!江湖恶盗欺民,我更欲杀之!此乃我辈习武本份,份所应为罢了。天下之大,何处无有不平之事?又哪里不缺恶吏大盗?实是杀之不尽,因此,虽是本份,却非我最终所求。”
李师师不解,问道:“行侠仗义倘非第一要义,不知少侠习武,所求为何?”
独孤玦默然片刻,缓缓应道:“以武悟道,妙参天地造化!”
人死如灯灭,莫闯生死关!...
穿越大明朝,成为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那个,我躲在后面,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书友群645915254全订者可私聊管理加vip群。新书回到明朝做仁君已发,求收藏求投资求月票!...
简介她在逃跑途中,与神秘男子相遇。没想到他居然是富可敌国,权势滔天,冷酷腹黑,且不近女色的顾凌擎他被要求负责,然而终于在她受不了后,我收回让你负责这句话,你自由了。他坐在她床边,把她拉到自己的怀中,温柔的说道小雅,你是不是搞错了,应该负责的不应该是你吗?白雅...
无敌流十里坡剑神无厘头李楚穿越到十里坡,成为了一名小道士。在这个神鬼横行妖魔肆虐的世界,弱小无助的他本想在十里坡苟活一世。直到有一天,不得已踏入江湖,他才发现原来世上没有什么是一剑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剑。...
老婆不给生活费,超级高手只能出门自己打工,于是,猛虎出山,家花野花争颜斗艳,对此,林尘深感无奈,难道我要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了么?...
那年,大唐的军队向西走得很远...